第537章 文治武功_朕這一生,如履薄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37章 文治武功(2 / 2)

或者說:劉榮樂得被這些人‘忽悠’。

“既然諸公都這麼認為,那朕······”

“嗨;”

“如此大政,還是要太皇太後、太後說了算的······”

最終,劉榮也還是沒有太急著拍板,而是佯做遲疑的將麵前跪作一地的貴族們,都似踢皮球般,踢去了住在長樂宮的竇太皇太後、栗太後婆媳二人麵前。

但毋庸置疑的是:就科舉而言,劉榮已經基本搞定了相關既得利益方,也輕而易舉的將一眾功侯貴戚,綁上了‘考舉’這輛馬車。

而這,也正是劉榮費儘周折,甚至強忍惡心,決定給這些蛀蟲的子孫給予照顧、特權,所想要換來的。

——從今往後,貴族階級,將成為考舉最核心,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維護者。

這,便能保證科舉一事,並不會像當年,吳起在楚國的變法那樣:人亡政息······

“詔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

“自朕祖高皇帝立漢國祚,爾來足一甲子,外有北蠻匈奴之患,內有諸侯藩王之禍,百姓民稍得安居,亦難免為不止戰禍所荼毒。”

“幸朕祖立漢,乃得元勳功侯百四十五,又曆代先皇各有外戚母舅,方使天下稍得安治、百姓民稍得安寧。”

“然今漢家,得關中、關東、北境、巴蜀、嶺南諸地,諸侯藩國十數、郡百十,又元勳功侯之家,或有因罪失國、或有無後絕嗣。”

“唯宗廟、社稷計,乃以此詔明告天下:古有田齊於稷下設學宮,乃有荀子、韓非等諸賢。”

“今朕欲法效古之善政,故興科舉,以文考探學子之才,擇納為士,助朕治天下元元。”

“凡漢之民,爵公士及上、戶非商籍者,皆可於秋九月初五日之前,於長安丞相府納名。”

“秋九月十五,興科舉文考,為國納士······”

未央宮宣室殿,謁者仆射第三次宣讀過劉榮的詔書,殿試之內,卻仍是靜默無聞。

至此,這份被後世人稱之為《再舉秋闈詔》的詔書,便因為在朝議之上三讀通過,而正式具備的法律效應。

從這一刻開始,考舉,就不再是單純的‘天子想要做的事’,也不是像去年那般,天子心血來潮搞出來的新鮮活動,而是‘整個長安朝堂都不反對,並且都願意配合’的最高決策。

詔書三讀通過朝議,待劉榮微微點下頭,那封詔書,便被汲黯雙手托舉著,送到了西席的丞相竇嬰麵前。

——根據太祖高皇帝劉邦定下的規矩,天子詔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完全不關係到國朝大政,天子本人便可一言而決的‘小事’。

比如賜某人幾匹布、幾金,亦或是幾柄禦劍啦~

又或是打某人一頓板子,乃至責令某人閉門思過之類,就都屬於這種‘小事’。

在這種小事之上,天子需要做的,就隻是把自己的大致意圖說出來,便會有尚書郎根據天子的意圖草擬詔書,並適當潤色。

再由天子過目、用印,便可以直接派個宮人,將詔書給受詔人送過去。

而第二種,自是切實關係到國政,甚至是關乎宗廟存亡的‘大事’。

在這種大事之上,天子,就沒有‘朕不要你覺得,朕要朕覺得’的專斷權了。

就拿這次,劉榮頒布的這份秋闈令為例。

早在去年第一次科舉前,年幼的天子劉榮試探著放出了風,表示自己打算通過文考這一亙古未有的方式,為漢室選拔一批官員。

而後,確定輿論反應並不過於劇烈的天子劉榮,又專門往長樂宮跑了一趟,將自己的動機、目的,以及計劃中的所有細節,都像如今漢家的實際掌事人:竇太皇太後進行了報備。

得到竇太皇太後默允,劉榮又轉過身,打消了既得利益集團的疑慮,並爭取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隨後又同朝中公卿進行反複磋商,敲定了具體細節,並達成了統一意見——至少是和大多數人達成了一致。

最後的最後,確定科舉一事塵埃落定,朝野內外不會有反對的聲音,也確實沒有人會心存疑慮,乃至陽奉陰違,劉榮才從征得祖母竇太皇太後的同意之後,正式頒下詔書。

詔書頒下,朝議三讀通過,便算是‘朝堂一致覺得可以這麼搞,且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在三讀通過之後,執掌相印的丞相竇嬰,便在劉榮以及滿朝公卿的注視下,在詔書上——三份一模一樣的詔書下分彆蓋上丞相印。

而後,劉榮又同樣在一式三份的《再舉秋闈詔》上蓋下了那枚傳國玉璽,並鄭重其事的站起身,目送汲黯捧著那三份詔書,一步都不敢停留,徑直朝長樂宮而去。

待竇太後看過這三份早就逐字逐句研究過的詔書,並在詔書上也用過印,《再舉秋闈詔》,才能算真正具備法律效應,並成為不可再更改,否則便會涉嫌‘朝令夕改’。

至於那一式三份的詔書,一封會存放在未央宮石渠閣備案,一封會由竇太皇太後保管,最後一封,則作為‘文件原本’,在抄錄之後發往天下各地。

考舉一事拍案落地,朝中公卿百官,也同樣是各展歡顏。

——誰家沒幾個乾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混賬?

莫說是如今,占據‘絕大多數’的功侯子弟了,便是其中僅有的佼佼者,也有的是讓自己頭疼不已的兒子、孫子。

有了科舉,往後,大家夥兒安排起各自的子孫後代,也就不用再舍下老臉、掏出金錢,去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了。

或許在後世人看來,這並沒有什麼區彆。

但對視風骨、名聲甚於性命的漢人而言,體麵二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今歲科舉一事,便算是定下了章程。”

“具體事宜,由丞相府為主,公卿有司為輔,負責一應瑣務。”

“所用錢糧耗費,皆出少府內帑錢。”

又一件大事得以落地,劉榮的心情顯然也還算愉快;

但愉快歸愉快,劉榮也沒如同當年,光顧著削藩,卻忘了自己還是內史的晁錯那樣,忘記自己的本分。

——作為天子,劉榮要考慮、處理的事,其實非常多。


最新小说: 高考後我帶全家修仙 娘娘,臣真是陛下啊! 轉生為銀龍的我不可能是女孩 入住須知:404公寓 戰死就變強?我殺敵成大秦武安! 歐皇海上求生?反派他妹隻想苟命 寶可夢:從大嘴娃開始的鋼係天王 靠撿垃圾我飛升仙界 回頭無岸 我能看見狀態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