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感染力’,或者說是超強的組織行動能力,劉榮早有耳聞。
不單是從臣下口中、史書的字裡行間窺見,就連先帝老爺子,也曾在劉榮表露出‘試用墨家’的時候,頗有些嚴肅的提醒過劉榮:不要玩兒火。
當時劉榮還頗有些不以為意。
——怎麼就玩兒火了?
墨家又不是什麼邪教,又不是沒有存在過;
在戰國時期,能和‘不以物累’的楊朱半分天下思想學術界,能成為天下過半國家的執政學派,劉榮怎麼就不能用了?
能存在於戰國時期,能在戰國時期成為諸侯國執政學派的墨家,怎麼就不能成為如今漢室的‘顯學’之一了?
但當真正嘗試過之後,劉榮才終於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先帝老爺子說的沒錯。
墨家的組織行動能力,以及這個特殊能力對封建王朝帶來的衝擊,是極為猛烈的。
因為按照墨家的學術思想綱領,以及墨家所在的區域,自然而然形成的‘墨社’,還有墨者們所迅速打造的特殊民風,幾乎是取代了封建王朝對繼承的統治!
試想一下。
如果那個‘出問題’的縣,並不是劉榮任命了一個墨家縣令,並允許墨家肆意施展才華,而是僅僅隻允許墨家活動,卻又另外一位尋常的縣令,會是什麼場景?
恐怕縣令的一切政令,包括但不限於農業、民生、吏治等方麵的命令,都無法得到當地百姓民的全然遵從。
反倒是墨者為首的‘墨社’力量,會將原本各自獨立的底層民眾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極為危險的民間組織。
這個民間組織,像是後世的街道管理會,也像是換一個畫風的基層領導機構。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封建王朝本身是有基層政府機構,對基層是有統治手段的!
但墨家墨者、墨社的存在,卻分明是在搶奪封建王朝對基層、對底層民眾的統治權!
雖然墨者、墨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統治基層’,但毋庸置疑的是:墨社的存在,使得封建王朝——使得漢家對基層的統治失去意義和必要。
在一個有墨社存在的鄉,鄉三老,以及嗇夫等基層官吏、基層機構,是沒必要存在的。
因為出了什麼事,墨社就能出麵解決,就連百姓民的農稅、口賦,墨社都能組織當地百姓主動交上去。
在一顆墨家影響力強大、‘墨風’濃厚的縣,甚至連縣令和縣衙,都是沒必要存在的!
因為墨家除了有組織行動能力,甚至還有自己的一套內部法律!
哪怕這套法律隻針對墨家內部的墨者群體,墨家也完全可以將這份對律法、對‘規矩’的執著和堅守,以《漢律》的形式用到底層民眾身上,從而取代漢家現有的司法、執法機構。
而這樣的墨家,在戰國時期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本質上並不是統一的封建政權。
非但不是中央集權的政權,甚至都沒有‘中央集權’這個概念!
在那個時代,諸侯國們除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國君,還有許多地位不比國君低多少,亦或是與國君平起平坐,乃至於地位高於國君的‘類統治者’存在。
比如:楚雖三戶的‘三戶’,指的便是實際掌控楚國的屈、景、昭三家,而非作為楚國王族的羋姓熊氏。
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各國之間紛爭不休,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把絕大多數經曆放在了攻伐、戰陣之上。
——得多征點兵!
——得多備點軍糧!
——其他的事都靠邊站,先把仗打好!
——什麼墨家不墨家,什麼基層不基層的,先保住國土、保住國家再說!
如此背景下,能為各國節省大量行政成本,甚至節省下官員俸祿——幾乎不需要各國統治者費吹灰之力,就能維持國家運轉的墨家模式,自然就有了幾位廣闊的市場。
其內在邏輯也很好理解。
墨家也好,儒家也罷,對於當時的各國而言,不過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甚至是基本運轉的手段。
其中,儒家與鄉紳豪強聯係過於緊密,一旦用久了,就會養出幾個怪物級彆的世家門閥——就像是楚國的那‘三戶’一樣。
而法家又過於嚴格,雖然效率非常高,但很容易引發民眾的不滿,哪怕不激起民變,也有極大概率導致社會不穩定。
戰爭當前,大爭之世、大亂之世,各國想要的內部環境,幾乎都是:以最小的代價,花費最小的成本,最大可能維持社會穩定。
於是,墨家便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墨家官員既不會貪汙腐敗,也不會與地方豪強狼狽為奸,尾大不掉;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墨家官員的積極解決——解不解決得了另說,起碼人家願意去解決。
對於底層民眾,或者說是與底層民眾‘和平共處’這一塊兒,墨家更是有著無與倫比,其餘諸子百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墨家官員非但不會讓上級、讓朝堂操心,甚至都可能不需要發放俸祿!
再加上當時,儒、法都還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證明自己可以作為執政學派而存在,天下顯學隻有楊朱河墨家,供各國統治者選擇的選項就這麼兩個;
統治者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那刺眼的‘楊朱唯我,不以物累’八個大字,便隻能默默選擇人畜無害的墨家。
因為當時,各國的重點都在對外軍事擴張,或抵禦外敵入侵、遏製鄰國擴張。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搞唯我、搞不以物累的精致利己主義?
打仗誰去打?
總不能是國君及統治階級吧?
稅賦說來交?
不可能隻指望王公貴族吧?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各國都需要底層民眾無私奉獻,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自然而然,楊朱被絕大多數掌權者pass掉,自然就隻剩下另外一個選擇,墨家了。
至於各國統治者的心理活動,其實也不難猜。
——如果我選楊朱,那底層民眾一口一個‘楊朱唯我,不以物累’,那我連軍隊都征召不到,連稅賦都收不上來!
一旦哪個鄰居盯上我這塊肥肉,一場仗沒打好,那我可就亡國了!
要知道周天子分封的天下各諸侯國,在西周時期高達八百個國家,到了戰國初期,可就剩下二十七個了!
這二十七個裡頭,除了秦、楚、燕、趙、魏、韓、齊等大國,剩下的可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
那我還有什麼好說的?
選墨家吧。
什麼基層不基層,統治不統治的,先保住國家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