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_朕這一生,如履薄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45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545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2 / 2)

黃老死而不僵是既定事實,短期內不會倒塌,也不能倒塌,更是劉榮清晰認識到的。

儒家憑借‘有教無類’而積累的人數優勢,以及量變所引發的質變,還有儒家學說本身海納百川的宏達底蘊,也使得儒家的複興、顯赫,成為了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事。

一方日薄西山,一方朝氣蓬勃。

看上去是新老交替,但劉榮卻很清楚:除了這兩方,漢室還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來充當二者之間的緩衝地帶,並起到製衡作用。

因為執政學派的交替,其實和王朝更迭一樣,往往並不會太過溫和。

王朝更迭,興亡皆為百姓苦。

執政學派的交替也一樣——如果單純是舊的淡退、新的登上曆史舞台,那這個過程也同樣不會風平浪靜。

描述一個非常具體的畫麵,就不難意識到這一點。

你是一個黃老血官員,在太宗皇帝年間入仕,並在先孝景皇帝年間小有所成,官至千石。

而且,不單你出生黃老,你父親、你祖父,也都是有名的黃老巨擘。

在精力秦末戰國,對華夏文化的全方位洗禮之後,像你這樣三代傳承的黃老學鐵杆知識分子,已經能算作是頑固的黃老世家了。

那麼,在當今劉榮這一朝,你,或者說你的家族,乃至於你的子孫後代所麵臨的問題,就變得有些棘手了。

——儒家愈發強盛,且步步緊逼,很快就會取代黃老學,成為漢家新的執政學派。

而作為舊的執政學派,你們黃老學說的頭部代表人物們,不是去了深山老林修仙,就是窩在家裡煉製仙丹。

你很痛苦,也很頭疼。

因為你很清楚,儒家一旦的是,那就不可能允許你們黃老之士體麵的退出曆史舞台。

為了加快執政學派的交替,儒家必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將你們黃老之學貶低的一無是處。

甚至於,為了避免黃老學死灰複燃,在未來威脅到儒家‘新執政學派’的地位,儒家還可能會挖掘黃老學的學術根基,將黃老學貶為家、縱橫家那樣的小學,甚至歪門邪道。

具體的體現方式或許是:你所在的部門,空降了一個儒家出身的領導,然後你很快被架空,開始被穿小鞋。

若是情況糟糕一點,甚至可能是某個儒家出身的下屬突然冒出來,明明是你下級,卻對你穎指氣使,原因隻是你出生黃老,早晚要被他們儒家所取締。

在這種時候,如果有個墨家或法家出身的官員,能在你們兩方之間充當和事佬,那就再好不過了。

比如:你出生黃老,你的頂頭上司是空間的儒家官員,但他的副手,卻是法家出身的積年老吏。

如此一來,你那個儒家出身的領導,就不可能再有精力給你這個黃老學的遺老遺少穿小鞋,而是要專心去和那個法家出身的副官鬥法。

若是二者之間的爭鬥足夠激烈,你甚至可能會被那個儒家出身的領導拉攏!

當類似的場景,出現在漢家每一級、每一地的政府部門時,黃老學體麵退出曆史舞台,就成了可能。

至於替你們黃老學吸引火力的第三方——墨家也好,法家也罷,那就不是你該關心的事了。

他們會成為儒家新的競爭者,和儒家‘競爭上崗’,誰行誰接替黃老學,成為漢家新的執政學派。

而在墨家被淘汰之後,留給劉榮的選擇,似乎就隻剩下法家一個選項了。

不然呢?

雜家?

還是陰陽家、縱橫家?

顯然都不合適。

而這,就有涉及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法家,到底能不能用?

或者說,秦的滅亡,法家的責任到底有多少、占比大不大?

以及,如果漢家也重用法家,那會不會布秦法律嚴苛過度,導致宗廟、社稷不穩的情況發生?

秦的教訓,法家這些年總結了沒有、總結了多少,又做出了多少針對性的改變?

這些問題,劉榮都需要仔細斟酌。

對於法家,劉榮的情感倒沒有像針對墨家那般複雜。

既沒有先帝那樣的特殊濾鏡,也沒有高皇帝、太宗皇帝那樣的有色眼鏡。

在劉榮看來,法家和墨家、家、陰陽家、縱橫家一樣。

墨家適合搞技術,家適合搞輿論,陰陽家適合搞天文,縱橫家適合搞外交。

而法家,正如其名:其實就適合專精於法律。

根據現實狀況,研究新法也好,在舊有的法律體係框架內,尋求查漏補缺也罷——都是法家擅長,且必然能做好的。

但若要說成為執政學派,主導一個封建王朝的整體大方向,劉榮還是有些無法信任法家。

不單是因為法家的履曆上,有‘暴秦’這個無論如何都洗不掉的汙點,也同樣是因為法家的治世哲學,實在很難讓劉榮溝通。

後世有這麼一種說法。

商鞅,李斯,董仲舒三賊,接替完成了華夏統治者對華夏底層民眾的愚化、奴化,讓華夏底層民眾再也抬不起頭,隻能世世代代接受統治者的壓迫。

這個說法固然偏激,但既然能出現這種說法,就說明其中,也未必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而這其中,最為核心的論點,便是法家對底層民眾的治理方式,是存在極為嚴重的漏洞的。

——人,不是牛羊牧畜。

不是你說往哪乾趕就往哪趕,你說宰了吃肉就宰了吃肉的。

尤其是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華夏,統治者和底層民眾的關係,是幾乎不可能以絕對支配權,長久、穩定的存在的。

偏偏法家就是這麼想的,也恰恰是這麼做的。

將百姓視作牛羊,甚至是奴隸,認為百姓應該無條件遵從統治者的支配,且無論如何,都絕對不應該反抗?

如果說,墨家想要達成的‘大同世界’是理想化,那法家所追求的這個遠大目標,便堪稱是幻想了。

人有七情六欲,故而為人。

秩序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秩序的出現,本身就是大多數人一致認同,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好處的,公約興致的協議;

而非少數人認同,隻能給少數人帶來利益、損害大多數人利益的條令。

誠然,封建時代的法律條令,本質就是維護少數人利益的剝削工具。

但如果做的太過,如果完全照顧不到大多數人的利益——甚至連大多數人的感受都照顧不到,那就彆怪再冒出來個某勝某廣,從魚肚子裡掏出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了。


最新小说: 金刀不敗 淵宇譎辰 聽見你的貓 她與槍:少帥的囚籠與勳章 頂級中式驚悚:紙嫁衣 高考後我帶全家修仙 娘娘,臣真是陛下啊! 轉生為銀龍的我不可能是女孩 入住須知:404公寓 戰死就變強?我殺敵成大秦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