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大姐,都督是不是覺得那些什麼文件比占了河北還重要?”
錢清聽到這話,登時微微變了臉色,“不要亂說。都督想的是彆的。”
“都督想的是啥?”這幾個老兄弟倒是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思。
錢清覺得霍崇的想法的確比較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然而此時非得要給霍崇把話給圓上不可。就問道“河北今天占,明天占,分彆大麼?”
老兄弟們想了想,都搖頭。
“一本書,有人撕掉一頁,走了。是在這本書被撕毀……不,你們家的壺忘在了院外,因為走拿的時候晚了,不知被何人打碎。你們覺得早點去,晚點去,分彆大麼?”
雖然老兄弟們對於霍崇如此在意資料的事情不能理解,甚至覺得霍崇看人命還不如那些什麼檔案金貴。可被錢清這麼一比較,至少大夥明白了霍崇這麼著急也不是沒有理由。有些東西去晚了,就是沒了。
明白了霍崇並不是對大夥生死毫不在意,老兄弟們就提出了個問題“大姐,咱們此時進攻河北,何不把整個河北占了?”
錢清也覺得單純為了些資料而進攻河北,著實有些不能令人接受。若是以解放河北為目的,就完全能做得。便答道“這事情可以先打著,看著局麵如何,就由軍中禮部支部商議之後給先生建議。”
老兄弟們聽到禮部支部,神色就有些為難。錢清知道老兄弟們的確是不喜歡禮部。畢竟原本他們一個個都能做主的事情,非得讓另外一些人有發言權,誰都不願意。然而錢清知道,未來的部隊掌權的必然是禮部。
見老兄弟們一個個聽到禮部就直接對立,毫無合作的意思,更無了解一下禮部的打算。錢清知道說啥都是白說,索性也不再自討苦吃。
很快,部隊這邊就有了準備。五萬人馬點將完畢,向著膠東半島的頂端出發。
這邊水軍已經得到通知,立刻調動船隻前來幫助運輸人馬。渤海等於是個大海灣,海灣入口處兩端相距很短。南邊的是膠東半島的尖端,北邊的就是遼東半島的尖端。
天氣晴朗,海浪不高,海軍在膠東半島運上人馬,就往遼東半島運輸。雖然隻是短短幾十裡水路,不少士兵已經有些暈船起來。在船上就暈頭轉向,下了船之後也臉色白發,無比難受。
然而這麼點人馬暫時失去戰鬥能力,並沒有影響華夏軍的進程。部隊整頓完畢,就繼續北上,前去攻打滿清在遼東半島上的據點。
這邊走了三十幾裡地,竟然還沒到目的地。眼瞅沿途上竟然沒什麼人,華夏軍的各部人馬都覺得很是訝異。
要知道,此時的山東人口已經有四千萬。想在山東遇到一個走三十裡竟然不見人煙的地方,真心說,便是沂蒙山區這種非常窮的地方都未必能遇到。
幾乎在同時,弘晝正率軍向著盛京出發。此時的弘晝完全不知道華夏軍竟然在差不多的時間對盛京朝廷發動了進攻。這一南一北好像是商量好般。
弘晝當然沒有與霍崇商議。他是派過人來試探霍崇為什麼沒有趁著勝利實施追擊。當然,理由是勸說霍崇投降朝廷。被霍崇乾淨利落的拒絕,並沒有出乎弘晝意料之外。
然而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尤其是霍崇對於滿人在關外來源的看法,讓弘晝非常不快。因為弘晝覺得霍崇弄錯了。
對於滿人來說,隻有關外是滿人龍興之地的說法。並沒有關外是滿人故鄉的看法。
畢竟麼,滿清也是要臉的。這入關才不到百年,滿人還不至於非得生編硬造一個關外是故鄉的說法。
可這霍崇卻把如此說辭扣在大清頭上,卻讓大清沒辦法理論。因為大清自己明白關外是龍興之地,卻也很不想承認關外本是漢人所有。是被大清殺光了關外漢人,這才奪取了關外。
要是滿人內部這麼說,倒也罷了。可弘晝手下的主力乃是漢人,麵對漢人也這麼講,隻會寒了人心。哪怕是再忠誠的漢人臣子,一旦聽到滿人的要把關外當做退守之地的謀劃,他們當中的確不乏願意追隨大清的。但是更多人則會選擇脫離大清。
所以弘晝哪怕知道自己其實不擅長作戰,卻也得領軍前來討伐八叔的原因。這是旗人內部的事情,非得由旗人來自己解決不可。
清軍有馬,走的就比較快些。然而走出去幾十裡地,彆說能看到一個據點,連人影都看不到。弘晝詢問部下,這裡看著平坦,是還在蒙古地界,又或是進入了滿洲地界。
做領路的蒙古人立刻稟報,此時大軍已經進入了滿洲地界。
弘晝聽到這裡,不禁歎氣。這是從西北一路來到這裡,眼瞅著西安那邊山也禿了,水也渾濁不堪。與西北相比,眼前的一片平原無疑是極為適合人類生存。
但是,這裡卻無比荒蕪。若是在陝西山西,起碼得有好幾個鎮子。
可這也是必然。在康熙初年,就有不少山東人跑去關外開墾,康熙立刻下令嚴禁。
霍崇在嘲諷大清的時候就說了,大清殺了關外幾百萬漢人之後,就不要臉的聲稱關外是滿人的故鄉。
弘晝一直覺得霍崇是個很陰冷的家夥。所以這話格外符合弘晝對霍崇的想象。這話裡麵虛實夾雜,又符合了當事雙方之外的民眾所想。隨便找個人問問,關外是不是滿人的故鄉。十個裡麵得有十個說是。
然後霍崇的陰謀詭計就得逞了。霍崇可以輕鬆的鼓動漢人,說滿清殺了幾百萬關外漢人。
弘晝一邊惱怒著霍崇,一邊又惱怒著手下。先說那幫旗人,此時竟然沒人讓弘晝滿意。一個能看著就可以委以重任的都沒有。
至於漢人,嗬嗬。弘晝這坤隆四年,是要開科舉考試。結果,除了陝西、山西、四川、西寧等附近地區的舉人比較熱絡之外。其他地區,尤其是江南的考生們都非常的遲鈍。並沒有來幾個。
之所以搞成這局麵的理由倒也不稀奇,霍崇下令沒收所有滿清官員家的土地。並且在他奪取的地盤上給執行了。隻是如此的恐嚇,就嚇得江南考生再不敢參加科舉。弘晝知道八叔為首的那些盛京王爺們認為,滿人就該統治漢人。弘晝並不認同這樣的態度,缺乏漢人前來參加科舉,隻會讓滿清變得更弱。滿清越弱,就越沒有人才前來投奔。所以無論如何都得讓漢人感覺,滿人皇帝就該當皇帝。這大概就是西安朝廷與盛京朝廷之間最大的分彆。
心中考慮著決不能對彆人說的事情,弘晝覺得心裡很苦。以前他隻是在老爹那裡學到了些東西,其實不知道真正這麼做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現在非得靠弘晝自己考慮清楚理由何在,這真的是無比艱苦與痛苦的事情。除了自己要用儘腦力的思考,還不能向彆人明確的詢問。非得靠自己積累,以期待有朝一日搞明白。
這樣的日子裡,弘晝知道自己其實錯了。卻不知道錯在何處,更不知道何時才能明白自己能不錯。弘晝想到這樣的日子,就很訝異,甚至希望能夠與霍崇聊聊。看看這個大反賊是怎麼應對這樣的艱苦。
然而弘晝並不知道霍崇其實不用在進攻盛京方麵感受到絲毫的壓力,因為霍崇的人馬本就不是要進攻盛京。
但是部隊裡麵的確有些想法,譬如有人就建議對盛京發動一下突擊什麼的。要是在山東,這種突襲就必然沒有突然性,但是在關外這地廣人稀的地方,突襲就變得非常現實了。
然而軍中禮部成員們對這個令司令心動的看法並不認同,由於是禮部成員全部不認同,此次行動的司令也十分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