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聖明!”
鄭芝龍輕輕嗓子,繼續開口說道。
“另,大漢稅務部增收個人所得稅一項!”
“個人所得稅依舊按照階梯征稅為基準,家庭人均年收入十塊銀元以下者,免征!”
“十塊到一百塊銀元者,稅率為百分之一!一百到三百快銀元者,稅率為百分之二。”
也就是如果能賺到十塊銀元,需要給朝廷交稅一百文。
家庭人均年收入能達到十塊銀元的,都能夠算是中產階級,這個錢對他們來說不算多,並不會引起民憤。
“三百塊銀元往上者,稅率為百分之三!”
這個級彆的都已經能夠算是富戶了,百分之三同樣不算多。
“五百塊銀元往上者,稅率為百分之五!”
“一千塊銀元往上者,稅率為百分之十!”
眾人聞言,解釋沉默。
依舊是階梯征稅!
皇帝的意誌十分明確,收入越多,繳稅越多。
皇帝對稅賦的職能理解貫徹的十分通透,稅賦之職能,一為增加國家財政,二為平衡天下的貧富差距。
皇帝想出階梯征稅的法子,端的是聰明至極。
隻不過此令一下,天下富人怕是都要罵街了。
但這都不重要,在皇帝麵前,誰也不敢炸刺!
如果是後世之君拿出所謂的階梯征稅來,怕是要被噴的抬不起頭,一頂與民爭利的帽子肯定就扣過來了。
說不定地方還要發生叛亂!
但是現在頒布此令的是劉易,一位手握軍權,威望隆重的開國君王。
就算是某些人心存抗拒,也沒那膽子站出來反對。
鄭芝龍接著開口說道。
“為了發揚契約精神,弘揚誠實誠信之傳統美德,大漢將監督天下契約合同之簽訂。”
“並,征收百分之三的印花稅,用作監督費用。”
印花稅被稱為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的良稅。
由荷蘭人發明的,這個時代的歐洲國家,普遍都在征收。
當然,印花稅和印刷其實沒多大的關係。
用專業的話來說,印花稅就是對各種合同、營業帳簿、產權轉移書據等應稅憑證收的稅。
也就是說,隻有交了印花稅,朝廷才會保證合同或是契約的有效性,監督合同契約實行。
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交印花稅,不用朝廷公信監督合同契約之類的契書實行。
隻不過,如果沒叫印花稅,出事了,被坑了,契約合同實行不下去了,朝廷也是不會管的。
正因為如此,大多數的商人為了保險起見,肯定都會乖乖的交了印花稅的。
鄭芝龍說完了稅製改革,沒給滿朝文武說話的機會,便緊接著開口說道。
“另還有一策,印製紙幣,用以流通之用!”
“朝廷與皇室共籌保證金一千萬銀元,一百萬金幣,用作保證金,以此作保,印刷紙幣,緩解國庫之壓力。”
大漢的紙幣印製其實並非直接就把紙幣印出來,然後強令紙幣取代金銀流通。
而是打算暫時隻讓紙幣起到一個補充作用!
也就是說,即使大漢印製紙幣了,金銀幣也還要繼續通行一段時間。
並且,紙幣的價值也不光是朝廷的信用,還要能夠隨時兌換成足額的金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