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景色,卻是讓人觀之心胸開擴,忍不住讚歎天地之壯美。
而玉門關,就這樣的矗立在天地間,矗立在大漠中!
黃土壘就,牆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西北各開一門。
玉門關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灘共同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中。
北與北山相望,南與祁連山呼應,東南距敦煌市約90公裡,西距羅布泊東部邊緣約150公裡。
此區域在地理區域上具有東西交通分界的標誌地位,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玉門關的關牆很雄偉,夯土的城牆十分高大,雖然遠不能同山海關這樣的要塞群相比。
但在西域,這已經能夠算是一座雄關要塞了!
玉門關要塞群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
整個要塞群核心區以小方盤城為中心,呈東西線性分布,東西長九十裡,南北寬約一裡。
包括城址四座,烽燧六十二座,背靠長城段。
易守難攻!
禦駕抵達了玉門關前,玉門關守軍早早的便出關來接駕。
玉門關靠近西域,是東西方交流的要道,還能挾製草原。
重要性不需要多加贅述!
漢軍在玉門關駐兵萬人,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為了能夠穩定地方,控製周邊的遊牧部落。
漢軍在玉門關的駐兵,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騎兵,即使不能騎射,也是能夠騎馬轉進下馬作戰的龍騎兵。
要求的就是整個玉門關附近,不管什麼地方發叛亂,駐防漢軍都能夠迅速投入戰場。
玉門關外,萬餘騎兵一字排開,望去黑壓壓的一片。
玉門駐軍的戰馬用的都是河西馬,以及一部分的高原馬,雖然體力不如蒙古馬。
但從肩高上來講,卻是要超過蒙古馬一大截。
高大雄健的戰馬,全副武裝的騎兵,列陣整齊,帶給人的威懾力十足。
漢軍在西域的統治秩序,就是靠這樣的威懾,一點點建立並且穩固下來的。
雄偉的關牆前,一個個漢軍士卒挺胸抬頭的站立著。
萬餘人排成整齊的方陣,橫看豎看都是一條線。
甲胄和刀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芒,旌旗飄揚,人馬噤聲,氣氛莊嚴肅穆。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要來玉門關巡視了。
……
感受著天地間的蕭瑟和肅殺,劉易騎在一批毛色純白的戰馬上,遙望遠處的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便是玉門關了!”
在他身邊,是禁衛軍團護衛,隨行宮女內侍數量並不少。
禦駕迅速抵達了玉門關外,劉易一身金甲,騎著戰馬緩緩行至玉門關守軍麵前。
劉易高舉右手,向萬餘守軍揮手示意。
萬餘守軍齊齊右手錘擊胸膛,向皇帝行軍禮致敬,並且發出一陣陣整齊的呼喝。
“萬勝!”
“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