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陳濟懷還是說服了他們。
按照他的說法,吳山指揮艦隊,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是最適合的人選。
但這次遠征,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需要臨機進行外交等方麵的決策。綜合各方麵的條件,隻有他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說的確實沒錯,所以陳濟方隻能答應。
接下來他們仔細的製定了計劃,預研了策略。
又經過幾日緊張而有序的準備後,起航的日子終於到了。
同治十三年四月底的一個黎明,太陽還未從東方的地平線上探出頭來。水師營江陰港中,一艘艘戰艦已經在昏暗中,陸續的離開了碼頭。
完成組隊之後,這支由十餘艘艦船組成的艦隊,沿著航道,浩浩蕩蕩的向長江口駛去。開始了水師營第一次,真正的征程。
自水師營組建以來,這樣規模的艦隊出航,還是很難得一見的。
由陳濟懷統領的這支編隊,囊括了水師營大半數的戰艦,可謂精銳儘出。
在這其中,有7艘巡航艦和2艘兵艦,外加3艘補給船。總噸位超過17,000噸,各艦裝配的火炮總數達125門。
領頭的旗艦,為年初剛剛建成的“廬山”號巡航艦。
艦隊中的戰艦還包括,2艘“雲台山”級巡航艦,4艘“黃山”級巡航艦,和2艘“鄱陽湖”級兵艦。
3艘補給船,則全部是由東和航業的,千噸級貨船。這些貨艙,是東和最新近裝備的,航速都超過10節,可以跟得上艦隊航行。
此外,在這支艦隊中的兩艘兵艦上,還各載有水師陸營的一個大隊,總兵力1,700餘人,由劉茹昌親自帶隊。
站在旗艦的飛橋上,陳濟懷向後方眺望。一個個巨大的黑影,正在江麵上劈波前行。
能夠帶領這樣規模的艦隊出征,他也算是大清國頭一位了,不免心生豪氣。
在長江的航道上,航行超過一晝夜後,次日臨近正午時分,艦隊駛出了長江口。
按照既定的航線,艦隊指揮吳山,在旗艦上下達指令。艦隊由此轉向東南,並提速朝著琉球島的方向前進。
又經過了兩天多的海上顛簸,艦隊已經到達琉球島西南,馬齒山附近海域。
按照計劃,艦隊在這裡暫時分為兩隊。一隊,由旗艦“廬山”號,率領兩艘“雲台山”級艦,駛往那霸港外海,遂行偵查。
餘下10艘艦船,則前往馬齒山,前往事先約定好的錨地,準備過夜。
而負責偵查的“廬山”號分艦隊,在完成任務後,也將前往該錨地彙合。
這個時間節點,是早已計算好了的。而艦隊能夠如期而至,也是水師營平日嚴格訓練的成果。
申時,“廬山”號分艦隊已經行至那霸港外海。他們背對著開始偏西的太陽,逐漸向港口靠近。
於此同時,三艘戰艦上,上百雙眼睛,也在密切的掃視著周圍。
忽然,他們發現遠處,有兩艘船影正在靠近。
隨著距離不斷縮短,位於艦隊最前方的“廬山”號上,了望哨突然高聲的尖叫道
“正前方偏北,發現日本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