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在商團陳兵大沽口,以至兩江自治的這一段時期內,清法關係已經變得十分的緊張了。
但若說戰爭已經一觸即發,又並不見得。至少雙方都在不斷進行著,避免衝突的努力。
法國政府在是否同清國開戰的問題上,是有所顧慮的。在眾多需要考慮的因素當中,大清的軍事力量自然會受到重點的關注。
若論清法之間的上一次交手,還得追溯到二十多年以前,英法那段“蜜月期”時的事情了。
也正是在那場戰爭中,清國的一支自稱為“商團”的軍隊,給法國人留下了深刻且有些苦澀的記憶。
在那之後商團的諸多戰績,法國人自然也都看在眼裡。因此他們很清楚,若與清國發生戰事,這必將是一支勁敵。
至於清國的其他陸上武裝,法國人倒不是很在意。
但在海上,近些年來大清國內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造就出了多支小有規模的艦隊。這些海上力量,即使在歐洲也是小有名氣。
若把這些艦隊整合在一起,其實力更是驚人。單算排水量總有十萬噸以上,可在眼下的列強海軍中躋身於前五名!
這也是法國為何要任命孤拔來越南戰場,並專門組建一支艦隊的重要原因。
可即便如此,情況仍是極令人擔憂的。
光緒十年,也就是西曆1884年時,法國海軍在這個平行世界裡,排名第二。
而且名副其實,其戰力更是超過了第三位德國,與第四位沙俄的總和。可謂實力強勁。
僅其各型主要戰艦,就有鐵甲艦25艘,排水量16萬餘噸。裝甲巡洋艦10艘,排水量5萬餘噸。無防護巡洋艦48艘,排水量近11萬噸。
總共83艘,排水量合計32萬餘噸。這還不包括數量眾多的,型號各異的輔助艦隻。
但法國海軍也有自己的問題。
這是一支需要巡防全世界的海上力量,本土更得由最強的艦隊來保衛。
其中,地中海向來是法國海軍重點關注的地區,派駐那裡的艦隊也是規模最大的。
而在法國的北部,既有老冤家大英帝國,還有普法戰爭後一直敵視的德國。加強北境的海防安全也尤為重要,需要數量眾多的新式戰艦。
此外,遼闊的殖民地分散在四方,海軍必須派出艦隻去各處巡弋駐守。同英國爭奪殖民地,也得調用大批的戰艦前去示威對抗。
這些因素造成了,龐大法國海軍能被調往遠東的艦隻,其實數量有限。
若清國的各支水師真的整合到一起,法國在遠東的艦隊根本無法取得優勢。至少在紙麵上是這樣的。
法國對大清的實力也是有一定了解的。無論是商團還是楚軍,水師營還是船政,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很多法國人參與的身影。
分析過這些反饋回來的情報之後,法國政府得出一個結論,隻要商團的水陸大軍不介入戰事,即使真的與清國發生了全麵戰爭,法軍也應該可以比較輕鬆的戰而勝之。
更何況法國在兩江地區也是有著很大利益的,不願輕易破壞雙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