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擔任法軍總指揮的可爾西,顯然對這種局麵準備不足。
他既沒能有效的遏製住己方士兵的混亂,也沒能及時使用預備隊堵住陣線上出現的缺口。
因此法軍的退卻和混亂,繼續蔓延,不斷惡化,終於造成了全線的潰敗。法軍也在整體上,呈現出無組織的四散潰逃。
其中可爾西在一部法軍的裹挾下,直接逃向了西南麵的河邊。他本人在法軍淺水炮艦的掩護下,丟下了身後的一眾部下,渡河逃往了河內。
尼格裡則維持住了,他身邊幾支法軍的建製。因此他們避免了潰散,得以有組織的撤退。並且互相交替掩護,且戰且退的撤向北寧城。
原本尼格裡打算帶領殘部繼續據守北寧,保持住紅河北岸的這個重要據點。
但兩江第二師追擊迅速,不僅攻占了前一日未能占據的,那座城東南的山頭高地。還直接追到了北寧城邊,未給法軍留下布防的時機。
而尼格裡也在戰鬥中,被炮彈炸傷。他雖並無大礙,但暫時失去了指揮的能力。
臨時接替他的法軍軍官,見大勢已去,便也隨著大流,帶領隊伍沿主路退向了河內。
《自製北寧戰役態勢圖,粗糙見諒》
戰鬥到天黑時,基本已經結束,北寧也被兩江第二師完全占領。
法軍則有大半被殲,其中北圻步兵幾乎完全覆滅,另有數千法軍或戰死或被俘。真正逃脫的,隻有五千餘人。
法軍在北寧慘敗的消息,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
紅河以北各處的法軍本就岌岌可危,在此役之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他們有的乾脆放棄據點,直接退往紅河以南。有的則在兩江軍隊的威逼下,選擇了投降。
受戰敗影響最大的,當屬困於北乾附近的兩支法軍部隊。他們在得知此訊後,猶如五雷轟頂一般,徹底失去了鬥誌。
可爾西所部,潰敗得如此迅速,並且殘餘直接逃往了河內。這讓太原幾乎變成了不設防的地帶,北乾的後路也完全被斷絕。
本就已被包圍的法軍第1師,在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後,波裡葉也無能為力了。
他在部下們的絕望聲中,最後不得已隻能放棄了抵抗,向兩江軍隊投降了。
由吉奧瓦內尼勒率領的第4旅,則選擇了退卻。
他們在兩江軍的一路追擊下,付出了重大的損失,剩餘部下不到三千人。隨後直接退往了宣光,去和留在那裡的友軍彙合。
幾天後,兩江第一師和第二師各自的前頭部隊,會師於太原城外。太原城中的千餘名法軍,舉城投降。
至此,北圻紅河以北地區,除宣光一帶尚留有三千多法軍駐守外,餘下各處皆被兩江軍隊控製。
而法軍留在北圻紅河以南的,僅剩下不到一萬七千人的兵力。其中還有很多人,是從北岸敗逃下來的驚弓之鳥。
這場戰爭打到此處,終於到一個重要的轉折時刻。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該要進行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