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在兩江進行貨幣體製改革之前,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大多已經實行了金本位製度。
這是在那個時代裡,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和可靠,保障經濟發展的最理想的貨幣製度。
而相比之下,大清上下的貨幣製度,則仍然處在以銀本位為主的,比較複雜混亂的狀態之中。
並且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大清的白銀卻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反而十分依賴從海外進口。因此銀價受貿易影響十分嚴重,難以保持穩定。
這對國計民生都產生了極大的負麵效應。
而且隨著開采量的提升,白銀也在不斷的貶值。這導致了以銀本位為主體的國家,在同實行了金本位的國家的貿易中,財富會不斷的流失。
雖說因為陳家兄弟的存在,保得這些年來大清對外少付了許多賠款,又從貿易中多收得許多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其財政惡化的進程。
但從長久上看,清廷在金融,乃至整個經濟領域的無作為,終難避免財政崩潰的趨勢。
因此,兩江在此時果斷的進行金融體係改革,實現貨幣獨立,既是朝著世界大勢的靠攏,也是儘早徹底擺脫大清拖累的必然選擇。
而且,對於學習先進來說,總是宜早不宜遲的。這在兩江的交通領域,已經得到了明顯的例證。
十幾年前,還在陳濟方主持兩江期間,曾排除萬難,力推電報和鐵路的建設。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蘇皖贛三省內的電報和鐵路事業,成果斐然。
其中電報線路已經連通全部府州,組成網絡。而鐵路各主乾線的通車,也把兩江各地連接到了一起。
到江法戰爭前,兩江的鐵路北起徐州至海州一線,南至南安,東端為上海,西到潁州和九江。
正是憑借這些電報網絡和鐵路線路,才在戰時讓兩江軍隊迅速完成集結,運送至上海和南安的出發地。
又根據及時傳遞來的指令和信息,開赴前線。
先進的近代化通訊手段和交通運輸所具備的戰略價值,由此得到深刻的體現,也讓兩江軍隊在戰場上嘗到了甜頭。
因此在戰後,繼續擴大交通建設的力度和範圍,也就成為了必然之事。
而且,在這個領域的投入,不僅是有利於國防戰略。更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貨物的運輸,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極大。
單說這些年來,兩江在電報和鐵路運營上的收益,就已經超過了當初投建的成本。產生的其他經濟紅利,更是無法估量。
如今,不僅兩江重視交通建設,就連大清朝廷和其他各省,也通過這場戰爭看到了近代交通的意義,紛紛開始尋找途徑準備興建。
隻是,電報尚且好說些,鐵路卻礙於財力和技術,以及各地保守勢力的阻撓,大多數地方都還僅停留在規劃之中,實際進度緩慢。
不過,在一些鄰近兩江的省份,卻得以借助兩江的力量捷足先行。
其中在兩廣,因兩江為了連通雷州和已改稱為交趾的北圻,有建設鐵路的需求。雙方於是一拍即合,達成了聯合築路的協議。
由兩廣方麵土地、勞工和部分建材,兩江則負責資金、設備和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