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對於兩江應繳納的歲獻,按照陳濟懷的真實想法,當然是不打算給的。
可要就硬說不給,似乎又有點不太好,於是便隻這麼不理不睬的拖著,可巧這時李鴻章就送來了新的思路。
得到信兒後,陳濟懷和屬下們一商量,覺得也還不錯。
首先,給北洋建造的軍艦,當然不會以成本價轉讓,兩江多少也能在其中留有一定的利潤。
其次,戰艦的訂單可以發給私營船廠來完成,既不占用防衛軍海軍的資源,又可作為對私營廠的扶持。
最後,經過這樣一番操作,相當於兩江打了折扣的履行了歲獻,充實的是大清自家的海防,也算得兩全其美。總比把這些錢花在修園、辦壽,以及其他孟浪之事上要好。
而且兩江對自身的實力也有足夠的自信,不認北洋能因此威脅到己方,反倒是可以利用其調節周邊的平衡關係,在遠東這個大棋局中添些變數。
於是,陳濟懷就此事給予了李鴻章積極的回複,並從財務司、工業司和軍方抽調人手,組成專項團隊,與北洋一同製訂具體的方案。
經過雙方的共同研究,最後擬出了一個以建造軍艦為主,輔以火炮和彈藥供應的議案。
在最重要的戰艦方麵,北洋希望獲得以“致遠”級防護巡洋艦和“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的樣式為基礎,性能更為先進的戰艦。
依照北洋的要求,兩江安排設計了兩型新艦。
其中的防護巡洋艦,設計正常排水量為2,800噸級。以北洋的“致遠”級為基礎,又參照了兩江在建的“江寧”級進行修訂。
其設計航速為20節。按北洋的要求,艏艉各裝備一門210毫米克虜伯式主炮,副炮則為六門47英寸速射炮。
兩江給出的造價和各項費用合計,為每艘庫銀一百二十萬兩,並暫時將其定名為“安遠”級。
另一型的裝甲巡洋艦,則完全以“經遠”級為基礎,進行了放大改良,設計正常排水量為3,500噸。
該級艦的火力配置與“安遠”級相同,主裝甲帶為8英寸厚的鎳鋼裝甲,設計航速為18節。
這型裝甲巡洋艦暫定名為“寧遠”級,兩江給出的價費為每艘庫銀一百三十五萬兩。
這兩型戰艦,無論性能還是火力,相較“致遠”級和“經遠”級都先進了不少,排水量也各增加了許多。
而兩江給出的報價,卻與大清購入“致遠”級和“經遠”級的價費相差不大。僅是考慮到與當初相比,白銀貶值嚴重,才做了相應的加價,可謂極為良心。
因此李鴻章對這兩型新艦很是中意,希望能夠各造兩艘。
此外,他還打算參照兩江的“諒山”級魚雷巡洋艦,另訂造兩艘,兼作通報艦使用,定名為“嘉遠”號和“泰遠”號,兩艦總價一百一十萬兩銀。
六艘巡洋艦,再輔以一批速射炮和彈藥,共計作價七百萬兩,皆以兩江的歲獻相抵。
此方案若能成行,可使北洋海軍在獲取這一批新艦之後,實力陡增。
而這六艘新“遠”字艦,也將成為北洋艦隊的新貴。與舊有的“六大遠”一起,構成北洋海軍的主力中堅,增加其戰略和戰術上的施展空間。
因此,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北洋海軍的將領們,對此都十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