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堂甚至都開始考慮起,新艦的管帶人選,還有招募水兵,餉銀的名目等事。
然而在大清辦這樣的事情,總是不會那麼簡單的。此案一經提出,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朝廷內,立刻遭到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的強烈反對。
其實想想也是,此等既能便宜北洋,又讓兩江有得賺的買賣,他們怎麼可能會讚成呢。
於是戶部率先發難,提出質疑,由此掀起了一番大論戰。
麵對責難,李鴻章也是有辦法應對的。他一麵親自對非議進行一一辯解,另一麵發動朝中盟友出麵反駁,以助聲勢。
他們指出,這筆款項尚未入戶部之手,戶部便橫加乾涉,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退一步講,就算這項資金應歸戶部調度,但向兩江購買裝備亦不屬於進口,不當受到此前發布的禁令所限。
對此,清流們則駁斥道,北洋此舉實屬投機取巧,有違常例,若長此以往,他人也紛紛效仿,將視朝廷法度何在,中樞政令又如何推行。
兩邊唇槍舌戰,吵吵嚷嚷,可是難壞了光緒皇帝。
其實此事,原本就是因光緒的默許才推進至此的,此刻他就算有意偏袒自己的恩師一方,卻也有些難以啟齒。
親政不久,稚嫩且不懂得朝堂製衡的光緒,無奈之下隻好帶著相關的奏折,去向慈禧太後請安。
慈禧自歸政以後,已經搬入了頤和園久居,時不時的又常去圓明園等處小住。
她看似已經淡出朝政,不問世事,實則對朝廷裡的事洞若觀火。就算光緒不來問,她也對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
以慈禧的精明,怎會不知這是各派在鬥法,正是主政者施展權術,玩弄平衡的好時機。
至於這筆錢是不是該用在海軍身上,她的心中其實並無明確的偏倚。隻不過她很明白的知道,若非如此,兩江才不會把銀子交給朝廷的。
與其那樣,還不如按照李鴻章的法子,先以此款墊付海軍船炮的價費,再從海軍經費中找補回來。
如此一來,戶部的催款也算完成了,甚至連當初從海防經費中借用的修園子錢也不用還了,豈不兩全其美。
這麼明白的道理,皇帝和他身邊的那些死腦筋們,真的就看不出來麼?
慈禧看著眼前唯唯諾諾,哆哆嗦嗦的光緒,心中也是沒有好氣兒。
她知道,自己的這個養子並不是真的沒有主意,而是想通過她的口來平息事端,而皇帝自己則可置身事外。
這等好事,還指不定是誰給他出的主意呢,豈能如其所願?
想到這,慈禧冷冷的說道
“既然皇帝覺得兩邊兒的意見都有些道理,一時難以定論。那就不妨先擱著吧,等什麼時候議明白了,皇帝什麼時候想明白了,再下結論不就成了麼。
“哀家老了,這些朝中的亂遭事兒,管不了啦,以後還得靠皇帝自己個,拿主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