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洋,剛打劫了鄭和!
回回船匠克裡木,踏上下西洋之路後,久違地找到了年輕時出海的感覺。
他雖然是船匠,但早年在天方泉州的航線上做水手,當水手的基本功還在。
離開琉球國後,閒來無事的他,主動承擔水手的工作。而且,做的還不錯。
因此,李興對他的印象很好,還特意賞他一壇酒。
克裡木當晚一個人抱著酒壇子,喝得七葷八素,不省人事。
到達暹羅國後,克裡木也無事可做,跟著李興到處看船。
憑借著自己的造船功底,幫著李興避了不少坑。
李興雖然不懂回回語,但是克裡木肢體表達能力不錯,總能通過形象的肢體語言將船隻的毛病表達出來。
比如,克裡木鼓著腮幫子吹氣,然後指了指龍骨,做一個掰折的動作。
李興很快領會意思,“這艘不行,大風一來,龍骨都得吹折嘍。”
克裡木又指指旁邊一艘,沿著船縫劃了兩下,然後發出“滴滴”的聲音。
“明白,這船漏水!”
接著,克裡木指了指第三艘船,豎起個大拇指。
李興說“聽船匠的,這艘征用啦。”
華人商人和通事,都靜靜地看著兩個人表演,甚是無奈。
商人心裡很鬱悶,本來就是被征用,征用的還都是自己最好的船。
通事也很鬱悶,這隨便比劃比劃都明白了,還要我這個通事乾什麼。
克裡木因此得了不少好處。
所以,當李興在船帆的問題上遇到困難時,克裡木又一次站了出來。
其實,暹羅國當時有很多回回船匠,造回回船帆不是問題。
但是,受限於中式船隻的樣式,回回船匠們布置船帆時,遇到不少麻煩。
特彆是船已經快要完工,隻有船帆、帆索還沒有布置好,回回船匠並不習慣中式船隻的帆索設置,所以船帆沒辦法順利裝上。
暹羅國國王找來了兩批回回船匠,說是他能找到的最好船匠,但在一個月的工期之內,都沒辦法完工。
李興近乎絕望。
他不停在抱怨,陳祖義為何提出這種奇怪要求,非要造出一種四不像的船?
克裡木挺身而出。
既然喝了李興的酒,那李興有難,他自然是能幫則幫。
看到李興愁眉不展,克裡木找到通事,詢問了相關情況。
之後,他多次登上五艘帆船,詳細記錄了帆船的尺寸、索具位置等。
他是回回人,在回回船上工作多年,十分熟悉回回船的操作。同時,他又在大明學習造船多年,對於中式船隻也十分了解。
要造出中式船隻和回回船的結合體,他自然是不二人選。
克裡木挑燈夜戰兩日,將船帆的安裝示意圖畫了出來。
“李大人,按照我的圖紙安裝,隻需七日,船帆便能安裝成功。”
克裡木的話對於李興來說,就猶如黑暗中的一縷陽光。
他立刻召集來幾名船匠,將克裡木的施工圖紙交給眾人。
船匠們看到後,半信半疑。
“大人,這種排布方式,小的可是第一次看到,確實工藝簡單,但回頭裝上了不能用,您可不能怪我們。”
李興也顧不上那麼多,趕在王景弘到來前,將船造出來才是第一要務。
“你們隻管施工,七日之內隻要能裝好,報酬你們不用擔心!”
李興將克裡木委任為監工,配合自己督促後續的安裝事宜。
甚至,為了讓克裡木能和中國船匠交流,還專門給他派了一名通事。
白天,克裡木儘心儘責,督促工匠們做好每一處細節。
夜裡,克裡木醉生夢死,用李興賞賜的錢財購來上等好酒,還時不時邀請佳人作伴。
緊張而又充實的二十天後,回回船帆順利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