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174章誘敵深入
接連攻克滎陽、汜水、洛陽的安祿山,在登基稱帝後並未如曆史上那般暫時停下腳步,而是繼續調遣大軍西進,企圖一舉拿下潼關及京城長安。
然而此時,後方斥候突然來報,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朔方軍自河東道南下擊潰了何千年、高邈等人,收複太原後,旋即東進破常山郡。
安祿山派史思明率數萬兵馬回師攔阻,卻被朔方軍與李光弼的河西軍聯手接連擊破,一路追至沙河。
安祿山聽聞史思明戰敗,連忙以精兵增援之,史思明得這一支生力軍,返而再戰。
郭子儀則堅壁自固,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
如此數日後,叛軍不堪其擾,無暇休憩,將士皆疲憊不堪。
見狀,李光弼立刻與郭子儀商議道
“賊怠矣,可以戰。”
於是郭子儀、李光弼率領固懷恩、渾釋之、陳回光等人與叛軍在嘉山列陣野戰,一戰敗之,斬首四萬級,生擒俘虜五千,獲數萬匹馬。
史思明敗後,露發跣足,倉惶奔逃去往博陵。
禍不單行的是,此時,原本假意投降於叛軍的顏杲卿,在就任常山太守,設計誅殺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儘除土門賊兵。
更兼其堂弟顏真卿在平原郡擋住了河北軍的攻城,因此十七個郡一日之間全部歸順朝廷,各郡郡守推舉顏真卿為盟主,擁兵二十萬,截斷了燕、趙之間的大小道路。
得知此事後,安祿山暴跳如雷,又驚又怒。
一旦讓郭子儀和李光弼繼續打下去,其與顏真卿等人連成一片,屆時河北腹地,將不複為他所有了。
他賬下之兵無論如何精銳,家中父老妻小都在河北,一旦後方老巢被偷掉,十五萬大軍數日之內就會棄他而去。
於是安祿山緊忙再度調兵遣將,就要奪回常山等郡。
可偏偏此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接連數道手書強命哥舒翰出關作戰,見潼關之兵果真出關,安祿山欣喜若狂,立馬打消了回師的念頭,令大將崔乾佑設計大破之,一舉攻破了潼關。
眼見長安就在眼前,安祿山大手一揮,命十五萬大軍全速前進,直撲京城。
坐在鐵輿之上,安祿山眼中閃爍著冷光。
“朕就不信京師被圍,郭子儀、李光弼敢置李隆基性命於不顧,繼續進兵而不回防。”
“隻要他們回師救駕,朕就讓朔方、河西之兵全都埋骨於此地!”
在同時擁有天下大宗太行山和魔道魁首天魔盟的支持下,安祿山對麾下將士的戰力深信不疑。
儘管史思明部為朔方軍擊敗,但那畢竟隻是河北軍的一支偏師,裡麵還有將近三成的蠻族兵士,而幽州軍僅有兩成。
河北軍不如幽州軍,幽州軍不如範陽軍,而範陽軍不如曳落河,此為天下共識。
在安祿山眼裡,朔方、河西精銳邊軍,最多就是與河北邊軍齊平罷了,遠遠不及幽州、範陽精銳。
在諸將的全力催促調遣下,河北叛軍進兵神速,數日後就抵達了長安城東。
失去了潼關天險的庇護後,沿途的華陰、櫟陽和藍田等縣可謂是毫無還手之力,被叛軍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
當田承嗣、崔乾佑率領的河北先鋒兵臨長安城下時,蘇鶴等人剛剛好趕到城東的城頭。
見遠方塵土飛揚,而城下田承嗣和崔乾佑止住了本部兵馬,仍不前進一步,上官婉兒當即猜測到了對方的想法。
他們許是畏懼朱雀大陣及長安其他護國法陣,不敢貿然攻城,便想等大軍主力趕到後再動手。
美眸流轉,上官婉兒思得一策,輕聲對蘇鶴道
“賊兵不知令月尚存,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城中無人能發揮傳國玉璽和朱雀大陣的威力,可順勢誘敵深入城中,再運轉朱雀大陣。”
“如此,叛軍無論多少,都將束手就擒,如安祿山親至,河北亂局可一戰而定。”
蘇鶴點頭讚同。
“好在長安百姓驚慌出逃者絡繹不絕,賊兵見此,定會自以為看破了城內虛實,不怕他們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