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187章國號之爭
看著眾人震驚的眼神,蘇鶴點頭笑道
“不錯,我以為,太平公主以一人同時主持朱雀大陣和鎮國玉璽,為護佑京師不惜身負重傷,功莫大焉,論功德,論輩分,論皇室血脈親疏遠近,都應當由公主殿下繼承皇位!”
“前時武皇登基後,就曾改國號為周,武皇乃是太平公主殿下之母,如今亦是女皇登基,正可遵循舊製,改國號為唐,也好重整山河,從頭再來。”
這一次,不要說王忠嗣等心中仍念著李隆基的人,就連忠於上官婉兒的儒士們也都各自麵麵相覷。
良久,一名儒生小心翼翼地問道
“蘇郎君,若改了大乾國號,那國運、龍脈及鎮國玉璽,會不會出些什麼紕漏啊……”
畢竟鎮國玉璽這件鎮國法寶,乃是高祖李淵結合國運、龍脈祭煉而成的,與大乾息息相關。
若是大乾之名就此銷聲匿跡,難保玉璽不會出什麼問題。
蘇鶴則寬慰道
“這一點諸位不必憂慮,一切皆有前朝的先例在,武皇在位時,鎮國玉璽、朱雀大陣也都能運用自如,何曾有過什麼紕漏呢?可見單單國號的變更,是不會影響到帝國的國運和龍脈的。”
殿內在場之人無人出言反駁,算是認可了蘇鶴此言。
這時,又有一位儒生開口道
“郎君這麼說也有道理,但變更國號,須得有依據才行,不知為何要改用‘唐’為國號?有何經典為憑據?”
這也是儒士們的拿手好戲了,所謂“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樂大統之變,向來都是儒道最為關注的事情。
而且,這也是對儒生們而言最有價值的大事。
麵對這名儒士的詢問,蘇鶴早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當即胸有成竹地朗聲道
“自然,首先是地域。”
“高祖李淵在一統大乾河山之前,就被封為唐國公,後來高祖於晉陽起兵,平定各地叛軍,才握有天下,如今改乾為唐,合情合理。”
蘇鶴話音一頓,接著道
“其次為皇室國姓。”
“李氏先祖乃黃帝之血脈皋陶,皋陶為堯帝大理官,自古以來便與古唐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皋陶乃上古四聖之一,黃帝一脈,他雖並不姓李,但確是實實在在的李氏先祖。
商朝時期,人們開始流行以官職為姓,而上古年間的皋陶曾擔任堯帝大理官一職。
因此,皋陶後人便以其官名“理”為姓,而後在商紂王時期,其後人理征,因直言請柬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
之後理征妻子契合氏與兒子理利貞畏懼被紂王連坐問罪而逃走,受儘了顛沛流離的逃難之苦。
逃難途中,契合氏擔憂兒子會因“理”姓,而被官府察覺最終難逃一死,便想為其改姓隱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