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孝武帝西遷之後不久,高歡便開始了對關中的進攻,但大多隻是偏師侵擾,無論是兵力的投入還是戰場上所取得的成果都不算大。
一直等到公元537年,高歡才終於拿出將西魏視作心腹大患的態度,集結三路大軍向關中進攻。一路以高敖曹領兵攻上洛,一路以竇泰領兵攻潼關,高歡則親率大軍吞並蒲阪。
是役宇文泰並其部屬在經過仔細分析後,認定東魏竇泰軍才是今次進攻主力,又因高歡分兵三路不暇接應,集結主力直撲潼關,成功擊潰竇泰軍,竇泰軍敗自殺。
因為竇泰兵敗,其餘兩路人馬也失於策應,高歡無奈退軍,是謂小關之戰。
小關之戰可謂是西魏的立國之戰,在此之前,西魏政權雖然建立,但卻始終籠罩在東魏強大的軍事壓力陰影之下,無論是宇文泰還是部下眾將都不得喘息。
此戰勝利之後,西魏政權的凝聚力才初步形成,有了與東魏並立爭霸的信心和底氣。
小關一戰對高歡帶來的挫敗感是巨大的,除了戰場上損兵折將的失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高歡個人威望與信心的打擊。
所以在幾個月之後,當得知關中大饑,宇文泰冒險率軍東出潼關入恒農就食時,高歡便再次集結大軍,浩浩蕩蕩向關中殺來。
小關之戰雖然暫時解除了西魏政權的危機,但整體上對東強西弱的形勢扭轉不大。
特彆當年關中大饑,宇文泰不得已率領軍隊冒險衝出潼關,奪取了恒農倉城,一待就是五十天,可見的確是餓瘋了。
每讀史書看到這一段描寫,總覺得這一時期的西魏軍隊就像一群耗子一樣,趁著主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洞來偷糧食,西魏立國之初的確是貧弱有加。
當得知東魏再次發起進攻,宇文泰又匆匆返回關中備戰,其所召集諸州人馬還未聚集,高歡大軍便已經渡過了黃河。
有關接下來的沙苑之戰,因為戰爭結果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有關於此的議論也頗多。
東魏方麵,先後有斛律羌舉、侯景、彭樂等人進策。
斛律羌舉先是提議分兵進攻長安,直搗西魏權力中心,這被許多人認為是持重之計,高歡不采納是愚蠢。
但就在幾個月前,東魏分兵來攻,被宇文泰集中優勢兵力擊敗,此時再作分兵,高歡能無陰影?
而且,之後的河橋之戰中,之前沙苑之戰收攏的東魏敗軍已經在長安腹地舉義,逼得返回長安的李虎等要護送西魏皇太子撤離長安、駐紮於渭北。
但長安民眾們奮起反擊,與東魏人馬無日不戰,最終拖到了西魏主力返回平叛。
所以在沙苑之戰中,東魏分兵多少能夠拿下長安,誰又能夠保證。
侯景、彭樂都是阻止高歡在沙苑進行火攻,這也讓後世看客大感惋惜,隻覺得用火攻的話可能一把火就燒死了宇文泰。
侯景的理由是,就這麼一把火燒死宇文泰太便宜他,也顯示不出東魏的威風。而彭樂則驕勇輕敵,覺得以多勝少、必定能夠打敗生擒宇文泰。
後世論者常說,侯景謀逆之心於此顯露,故意阻止高歡火攻、放宇文泰一馬。
但這論調多少有點事後諸葛亮,因為侯景之後的叛逃而前推侯景居心叵測。
但此戰雙方本就實力懸殊,就算不火攻,東魏戰前也有極大的把握擊敗宇文泰,阻火攻便能縱敵、養寇自重。
這麼說腦洞實在有點大,東魏十幾萬大軍過河郊遊的,不放一把火乾不掉西魏?而且高歡就這麼被說服也有點無厘頭。
我覺得侯景作為懷朔鎮無論是地位還是能力都僅次於高歡的豪強,阻止火攻應該會有更翔實更具體的理由,比如時令、地形、彼此陣勢等等,都會給火攻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反倒是彭樂這個被人譏笑有勇無謀的猛將,心思可能沒有那麼率直。
邙山之戰中,彭樂明明有機會生擒宇文泰卻放走對方,以至於高歡臨死前都要提醒兒子提防這個傻大個。
而在邙山之戰前半段,彭樂因為衝殺太猛而與中軍失聯,有人說彭樂造反,高歡居然相信了,可見上下之間關係並不怎麼和諧,基本的信任都有欠缺。
宇文泰、高歡都是當時人傑,一個在戰場上用那種理由勸說彭樂放過自己,一個臨死前提醒兒子提防彭樂,應當是有更深刻原因,不僅僅是彭樂魯莽愚蠢,這應該跟東魏政權內部的一些勢力矛盾關係極大。
當然,彭樂在沙苑之戰過程中作戰勇猛,腸子都被掏出來了還繼續鏖戰,破傷風免疫+10086。所以我的推測也隻是陰謀論一種,沒有實證。
反倒是宇文泰一方的宇文深對高歡軍隊的分析值得說一說“高歡之撫河北,甚得眾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今懸師度河,非眾所欲,唯歡恥失竇氏,愎諫而來。所謂忿兵,一戰可以擒也。此事昭然可見,不賀何為?請假深一節,發王羆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矣。”
宇文深指出高歡此來是忿兵,違反了基本的攻伐之法,且點出了今懸師渡河、非眾所欲,都是很切實的觀點。
沙苑此戰,宇文泰設陣渭曲,以少勝多,大破東魏人馬,“喪甲士八萬人,棄鎧仗十有八萬”。
沙苑此戰後半程,以前方軍勢潰敗,高歡遣使入營準備收勢再戰,結果軍士們全都跑了,營壘儘空。
將士跑光,主將被丟在戰場上,這也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景。幸在高歡此道不孤,還有他那命定的冤家宇文泰也受到了這一待遇,即就是沙苑之戰後的河橋之戰。
沙苑之戰在後世史書類比為光武帝的昆陽之戰,足見對西魏政權的意義之大。此戰宇文泰雖然沒能施展出大隕石術,但憑其疲弱之眾以少勝多,戰果也的確輝煌。
原本在高歡看來,賀拔嶽都可一計除之,區區一個宇文泰更加不足為慮。但就是這個不足為慮的宇文泰,最終成為了高歡的心腹大患、命裡克星。
沙苑之戰結束後,西魏順勢奪取了河洛地區。當年孝武帝倉皇西逃,如今皇帝雖然換了,但宇文泰也想耍一把威風,順便確立西魏政權的正統性,於是便帶領西魏皇帝元寶炬前往洛陽祭天祭祖。
此時,東魏的侯景和高敖曹也趁機向洛陽金墉城發起進攻,宇文泰聞訊前往馳援。
戰場上宇文泰先是小勝,混戰之中,宇文泰戰馬中流矢驚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東魏大軍追圍上來,左右皆散走。
都督李穆下馬,用馬鞭擊打狼狽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裝叫罵“你這個糊塗兵,你們大行台(宇文泰官職)跑到哪裡去了,怎麼自己留在這裡?”
追圍的東魏兵翻蹄亮掌,聽李穆的口氣認定宇文泰不是什麼貴人大官,都扭頭回散去追殺更值錢的目標。李穆這才扶宇文泰上馬,雙雙逃去性命。
之後的戰鬥過程中,西魏大軍包圍了東魏高敖曹部。一番廝殺後,高敖曹僅以身免,逃到河陽城。守將高永樂因與高敖曹有隙,不肯放高敖曹入城,以至於高敖曹被追兵斬殺。
宇文泰賞賜給斬殺高敖曹的士兵一萬匹絹,逐年發給,結果到了北周滅亡還沒發完。這也是每論這段曆史一定提及的趣事,讓高敖曹這漢人名將的死亡添了一絲黑色幽默。
戰爭發展到這一步,基本還在正常軌跡上。但東魏、西魏凡所大戰,一定會出幺蛾子,這也成為一個定論。
當時戰場範圍極廣,又驟起大霧,西魏右軍獨孤信、左軍趙貴先後作戰不利,又聯係不上宇文泰,竟然丟下主將直接撤退逃跑了。
而著急忙慌趕去洛陽增援的李虎後軍見到獨孤信等撤退,便也拍拍屁股回了長安,根本就不細究老大是生是死。
宇文泰退出戰場後,嚇得夜不能寐,唯獨被他當作乾兒子的漢人豪強蔡祐才能略給安慰,要枕著蔡祐的大腿才能入睡。
由此可見,東魏西魏這些大將們都不靠譜,唯獨高歡、宇文泰這對難兄難弟是真正鐵c。東魏西魏政權內部也都各自存在著深厚的矛盾,掩蓋在這幾場大戰過程中近乎戲謔的場景下。
六鎮起義和東魏西魏的發展脈絡都講了一遍,接下來針對一些關鍵人事寫點單章內容新書還在攢稿準備中,準備好了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