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也就是天鳳五年(公元18年),東郡(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北)力子都因為饑餓而率眾起義,在徐、兗一帶活動,發展有數萬人。
這支隊伍在陸上、海上,飄忽不定,隻要時機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沉重地打擊朝廷腐朽的統治。
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呂母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起義軍在崮河兩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沒地打擊官兵,抗捐抗稅。
此次綠林軍殺敵數千人,獲得大量輜重,並乘勝攻下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轉擊雲杜(今湖北京山)、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等地,帶著搶到的婦女財寶,返回綠林山。
官府把劉玄的父親劉子張抓走,劉玄便詐死,派人將靈柩送回舂陵,官府便釋放劉子張,劉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這看機會對,他就加入起義軍了。
看到兒子屍體的那一刻,她心都碎了,沒有嚎啕大哭,極度悲傷的她已經發不出聲音了,隻是愣住了,如同一個死人。
新市兵北上攻打隨縣之時,平林在隨縣東北)人陳牧、廖湛也聚兵數千以響應,號稱平林兵,與新市兵會合。
呂母不收,她這個時候開始慢慢哭訴,那哭得是見者傷心,聞者流淚呀,她哭著說出自己的不公,哭訴縣衙的黑暗,一時間,大家都哭了,何止她一個呀。
王莽表現得十分痛惜,他找到了瓜田儀的屍首,以隆重的禮儀安葬。他在瓜田儀的墓前立起了高大的石碑,建起了祠堂,並賜予瓜田儀一個尊貴的諡號——瓜寧殤男。
從那一刻起,一個複仇者誕生了。
同年,南方發生饑荒,饑餓的百姓紛紛跑到野澤中挖鳧茈吃,但野外沼澤也不多呀,地方就那麼點,架不住人多,於是他們經常會有糾紛,比如互相之間會爭“地盤”,械鬥之類的。
好家夥,一時間天下皆反,可是此時起義軍已經數萬人,卻沒有什麼軍隊建製,更沒有軍法軍紀。
樊崇作為“帶頭大哥”,自號三老,而起義軍使用這種稱謂,說明他們的淳樸,根本沒有多少野心。
太師王匡此人是新莽太師王舜之子,新朝皇帝王莽之侄,居攝元年6年),王匡被封為同心侯,後為兆域大將軍,封褒新侯。
後來,這個呂育頗有才學,又有美德,善良謙讓,性格溫和,謙謙君子,便出任縣遊徼,掌一方巡察緝捕。
這個劉玄字聖公,是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漢朝宗室後代,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這麼一算,他是劉秀的族兄。
這時,在荊州江夏郡的兩個新市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他們站出來為大家平理,很好的解決了一些糾紛,因而他們在百姓中很有些威望,大家都相信他們。
而南方最大的自然是綠林軍了。
“求將軍饒命。”印曉博冷汗直冒,跪地求饒,希望能活命。
大概是他們名聲大,所以正亡命江湖的馬武、王常和成丹等人前來投靠,這名聲有了,自然就有人投靠,自古如此,後麵的起義都是這樣。
地皇二年21)秋,王莽使人說瓜田儀出降,瓜田儀未出而死。
不久,起義軍人數發展到數千之眾。
之後四方鄉民群起響應,使得這支義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很快有了上萬人的規模,開始縱橫於江南的湖沼山林之中,時常襲擊地方官吏,而官軍組織的多次清剿也無功而返。
天鳳四年公元1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這就是當初人百姓用土壘起來的崮子,她自稱將軍,開始點兵遣將,更親率勇士三千,浩浩蕩蕩地殺奔海曲城。
打不贏的時候,他們就躲避入海島,四處招兵,擴大實力。當時,連年發生水、旱、蝗災,再加上捐稅沉重,大量農民破產,一些流亡的農民紛紛前來參加起義軍。
琅邪郡的逄安,東郡的徐宣、謝祿和楊音也都起兵響應,與樊崇合兵一處,攻打樊崇起兵之地莒縣,又沒有攻下,就到鄰近縣境搶掠,甚至搶到了青州境內,然後回軍駐紮在東郡的南城(今山東棗莊北)。
隨後,綠林軍人數已達五萬多人,此戰之後“州郡不能製”。
劉玄自此就開始就結交賓客,打算為弟弟報仇,後因賓客犯法,劉玄避開官府抓捕,從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
但馬武等人加入後,這幾百農民開始在二王的帶領下走上反莽之路,他們攻打離鄉聚後,跑到一座山裡藏了起來,這山便是後來聞名的綠林山,是今天湖北京山市大洪山的一部分,後世被推崇的“綠林好漢”即源於此。
呂母起義的英勇鬥爭,引起朝廷的極大不安。王莽看派兵鎮壓不成,便派出使者,想要勸說起義軍投降,企圖瓦解這支農民起義軍隊伍,但沒有見效。
馬武是南陽郡人,曾經為躲避仇人而客居江夏郡,後來又加入了該郡的一支反莽起義軍。
五萬多人都住在山裡,由於不講衛生,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疾疫”,直接讓人數減少了將近一半,領導班子一商量,這山肯定待不下去了,隻能下山尋找出路。
得到眾人的推崇之後,在當地人自發抗擊朝廷的橫征暴斂的過程中,瓜田儀挺身而出,帶領他們擊潰了郡兵的鎮壓,最後更是一舉占據了縣城。
那些人聽了呂母的話,拿鍁扛钁,抬筐運土,把河道挖深加寬。他們把河挖的泥堆到一塊,築成一個大土台,稱為崮子。
有一個很出名的人,他叫劉玄,就是在這時加入平林兵進入綠林軍的,任了個安集掾的職務,負責安集軍眾。
“抵擋住。”
在大兵壓境之際,呂母沉著冷靜,指揮起義軍,一部分乘船順崮河南撤,一部分沿著崮河兩岸步行撤離。
這一下,本來就被王莽的殘暴統治激怒的農民,更加火上澆油,他們都感同身受,異口同聲地答應,堅決跟官府拚個死活,為她的兒子報仇雪恨。
這一下,呂母聲名大振,一時間,江南又再次震動,消息傳到琅琊郡後,琅琊郡太守連忙發兵海曲縣,想要鎮壓起義軍。
當世間是黑的時候,白就成為了一種罪,當渾濁成為常態,清澈也必須被汙染,他的善良和心軟成為縣宰印曉博的刀劍,刺向他,最終殺死他。
為了這個目標,她不惜傾家蕩產,把數百萬家產拿出來,開設酒店,購買刀劍,救濟貧窮的百姓……
人活著,得也個目標,而且要大,不然目標一沒有,就感覺活著沒有意思。
“快跑。”
在山高皇帝遠的荊州揚州各地,朝廷的政令更是被扭曲到荒唐的地步,荒唐到你無法想想,動不動逼得百姓傾家蕩產,賣兒賣女……
有些小青年來買酒,手頭沒錢,呂母便經常賒給他們,如果有困難,呂母就借衣服、糧食給他們,她一直隱藏自己的目的,在隱忍。
“育兒,阿母為了報仇了!”她是那樣決絕,那樣勇敢,一往無前。
經過一場激戰,起義軍一舉攻破海曲城,官兵四散而逃,他們活捉縣宰印曉博。
朝廷時常發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政令,卻根本不關心地方州縣上到底怎樣執行,被豪門把持的基層官府肆無忌憚的將各種稅負和徭役轉嫁到平民百姓身上,自己則貪婪無度的快速斂財。
然而,沒有兩年,她的家產用儘,看著他家變得一貧如洗,那些受惠的人在中秋佳節相聚議論,湊起錢財衣物要償還呂母。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便暗中聯絡勇士,謀劃為兒子報仇。
最終他們商量一番以後,決定將起義軍一分為二:
第一部分,由王常、成丹和張卬帶領一部向西進入南郡發展,稱為下江兵(長江在湖北西部的一段稱為下江);
於是,北方最大的是赤眉軍,除了赤眉軍,還有大大小小幾十支起義軍,如銅馬、青犢、大彤、尤來、大槍、檀鄉、富平、城頭子路等等。
瓜田儀就因苛政被弄破產,導致他不得不流落到會稽長,雖然背井離鄉,但憑借自己的才乾和品行,很快在流民和當地鄉民中樹立起很高的威望。
半天後,她默默收走兒子的屍體,安葬……
一年之內,她的起義軍發展到一萬多人,他們在海島上開荒種地,下海捕魚,省吃儉用,艱苦度日。
一時間,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亂,軍閥遍地。這時已經是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的新朝搖搖欲墜,形勢岌岌可危。人們已經可以預見到新朝的終結,王莽的統治可能已經無法維持下去。
而這一年,劉秀才二十八歲,他還在等待著屬於他的舞台的到來。他是新朝的旁觀者,靜靜地觀察著世間的變化,心中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熱切。
他在等待,等待那個屬於他的機會,那個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知道,它已經不遠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