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噩耗傳來
起義的火花已經點燃了,然而,一個人的出現差點將這一切熱情的火焰給澆滅,這個人就是劉秀的叔叔劉良。
劉秀九歲時父親去世,被寄養在叔父劉良家中,劉良對他視如己出,有著深深的養育之恩。
俗話說得好:“生而未養,斷指可報;生而養之,斷頭方報;未生而養,百世難還。”
可以說劉良對劉秀的恩情很大很大,扮演了父親一樣的角色。
更重的是劉良曾經擔任過縣太爺,如今47歲了,是整個舂陵地區宗室的長老,他的每一句話都帶有不可忽視的分量。
他聽一說劉秀要造反,非常生氣,整個人都蒙了,造反那是要殺頭的,好好種地不好嗎?叔父養活不了你了?
他對劉秀說:“汝與伯升誌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謀如是”。他的語氣中充滿了不解和失望。
大概意思就是,劉秀啊劉秀,你和你大哥劉縯本來誌向本來是不一樣的,劉縯整天瞎折騰就算了,我阻止不了他,可你是個老實本分的人,怎麼在這麼一件事上,你們哥倆兒就能高度統一呢?這可是要把咱們家族的人往死路上推啊……
可是,無論他怎麼說也沒用,劉秀和大哥劉縯那邊決心已定,所以劉良就使了一個很耍賴的辦法,他沒辦法了,隻能是耍賴了,就跑到眾人麵前,用手比劃著大喊說:“如果你們要造反,我就去告官。”
這一下,把劉秀跟劉縯都嚇壞了,他們知道劉良這不是真去告官,隻是為了嚇唬他們,可其他人不知道呀。
劉家那些宗室子弟本來就是有很多人心裡邊就打鼓,不敢起義,這時候家族的長老再這麼說,那怎麼行啊?
一個弄不好,這起義就夭折了。
看著大家人心惶惶,劉秀隻能趕緊想辦法,他靈機一動,叔叔劉良你不是給我玩兒這麼賴的招嗎,我也給你來一招無賴。
“三妹,二哥,栩兒,叔父大概是沒有休息好,快送他去休息。”
他直接推著劉良進屋裡,然後把他控製起來,不讓他出來,放到後世,相當於封了他的ip,不讓他發言了。
“三妹,你看好叔父,二哥也是,好吃好喝的都端過來,但千萬不要讓他出屋子。”
劉秀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大哥劉縯,二哥劉仲,大姐劉黃,二姐劉元,三妹劉伯姬,他們都是樊嫻都和劉秀的父親所生,感情很不錯。
如今,二姐外嫁給了鄧晨,大姐在家中照顧他母親,他母親如今已經50多歲快60了,病重了。
在劉秀父親死後,他們一家成了孤兒寡母,生活陷入困境。大姐劉黃作為女孩中的老大,她既要幫母親料理家務,又要照顧年少的弟弟妹妹。
後叔叔劉良收留了他們,劉良在漢平帝時舉孝廉,在蕭縣任縣令,在叔父的任上,劉黃還需幫嬸嬸周氏乾一些家務活。
但叔叔家一下子驟添這麼多人口,日子也過得逐漸拮據起來。
不久,兄妹們隨母親回到了宛南的白水村居住,這裡有屬於劉家的房屋土地,還有少量的奴仆。一家人在白河岸邊以耕種為生,日子倒也能過得去。
如今的大姐就在白水村照顧母親樊嫻都。
這個大姐其實挺好的,她身為大姐,務農時幫著母親下地乾活,回到家幫著母親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有點好吃的先讓弟弟、妹妹吃,有好穿的留給弟弟、妹妹穿,對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卻薄待了自己。
再加上新朝末年的戰亂,她連他自己的婚事都沒能如願,直到過了最美的結婚年齡才和丈夫結婚。但是她和丈夫結婚不久,丈夫就死了。
從此劉黃成了寡婦,如今的她已經是快40歲的人了,還無兒無女,是個寡婦……
劉秀讓三妹劉伯姬和二哥劉仲看好叔父劉良,這兩人跟劉秀年紀相差不大,很聽他的話。
“放心把,三哥,我和二哥會看好叔父的。”劉伯姬拍著自己頗大的胸脯,保證起來。
如今的她已經25歲,比劉秀小三歲,長得貌美如花,青春靚麗,性格更是精明通透,惠外秀中,可惜,由於戰亂,目前還沒有成親。
隨後,劉秀跟大哥劉縯還有舂陵這些人繼續討論起義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後麵的計劃。
大概過了一天,他來到關著劉良的屋子,“三妹,叔父在裡麵怎麼沒有動靜呀?”
他看叔父劉良不吵不鬨的,劉秀心想,老人家彆再出了什麼事啊,一氣之下,再有什麼三長兩短,那叔父可是有養育之恩啊,這怎麼行啊。
“叔父估計在吃東西呢,才給他送了了酒喝肉進去。”
“我還是進去看看吧。”
劉秀打開房門進去一看,果然呀,劉良沒有在那個房間裡麵抓狂,而是正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呢。
這邊,劉良看見劉秀進來的,扔下手中的肉,嘴巴都不擦,直接大喊:“我要報官,快放我出去。”
劉秀有點無語,你剛剛吃得不是挺香的,現在要報官了?
“三妹,再給叔父拿些酒肉,可勁吃。”
“好嘞。”屋子外麵傳來了三妹的笑聲。
劉秀走出去,兩人對視一眼,都笑了,他們這個叔父有點老無賴了,可惜碰到了劉秀。
直到四五天後,整個宗室子弟部隊全部都集合好了,馬上就要出發了,這時候,劉秀才把劉良放出來,叔侄倆的關係也不能弄僵啊。
劉秀就用開玩笑的語氣對劉良說:“叔叔,你不是要告官嗎,你準備什麼時候去告啊,你看我們都準備好了,跟你一塊兒去怎麼樣?
這時候劉良一看,好家夥,木已成舟,幾千人都聚集起來,沒辦法,拍了拍肚子,歎了一口氣說:“唉,我這也就是嚇唬你們呢,你說你們這是何苦呢?又讓我喝這麼多酒,吃這麼多肉,吃了好幾天,人都胖了……”
他這麼一說,幾人都笑了。
新朝地皇三年公元22年),11月,劉縯和劉秀召集子弟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舉起了反莽的大旗,自稱柱天都部,即自喻為擎天之柱。
他們的口號是:“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
同時,劉秀的二姐鄧晨也帶著人馬來投靠了。
至此,劉縯和劉秀的起義大業看起來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了,但他們畢竟是白手起家,條件還是很艱苦的,很多戰略物資還是比較缺乏的,比如武器、盔甲、戰馬等等。
當時身為大將軍的劉秀都隻能騎牛上戰場,牛這玩意速度慢,脾氣又拗,在戰場上稍微受到點驚嚇就會撂挑子、發脾氣的,一般人上戰場都不騎這玩意的,劉秀是實在找不到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