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裡,班軍通過談話和試探,大致了解了眾漢奸的底細。
這些人裡有主動投敵的投機分子,也有不堪折磨選擇投降的中立派,還有時刻準備逃跑的反抗者,成分較為複雜。
班軍與這三類人都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特彆是第三類。
他不認為職業特務會在敵人麵前暴露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有,那一定是陷阱。
要說班軍為何能在漢奸中混的如魚得水,將苟特務這個身份演繹的活靈活現,那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同學了……
——
幾天後,班軍的所作所為傳到了山城,歸有光在軍統例會上提及此事時一臉的氣憤。
“老班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四處敲詐勒索,遇人就要土特產,真不是東西。”
主位上的左重?????這是不是罵他呢?
MD,現在議論上司都不背人了是吧,大光頭好大的狗膽!
軍統上下誰不知道他左某人清正廉明,是出了名的剛正不阿,猶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簡直是冰清玉潔。
他就差把貞⊥節牌坊,不對,是旌表牌坊扛在肩上了,有人竟然敢說他是貪官?還有沒有王法了!
古琦察覺到左重臉色不對,趕緊打岔:“班軍就讓地下黨去處理吧,那是他們的人。”
眾人皆點頭,班軍的問題若是處理不好,確實影響西北的聲譽。
“好了,說回正事吧。”
左重耷拉著臉,開口對鄔春陽說道:“班軍到底是怎麼被捕的,情況查到了嗎?”
“查到了。”鄔春陽取出卷宗開始彙報。
“金陵方麵偵知,當天有一個道士裝扮的男子進入班軍落腳的香燭店,沒多久日本人就衝了進去。”
“根據追溯,此人最早出現在日本顧問部附近,贛省口音。”
“另,前一日傍晚,下關碼頭至香燭店之間的某段道路發生了車禍,導致交通中斷二十分鐘,執行管製任務的是鬼子駐軍。”
聽過彙報,左重迅速做出兩個推測。
一,日偽利用車禍當借口秘密逮捕了某人。
二,這個人原本要跟班軍接頭。
這兩點很好理解,稍有邏輯思維的人都分析的出來,可鬼子為何不跟蹤接頭人,而是選擇抓捕呢?
哪怕是最沒有經驗的特工都知道,順藤摸瓜才能將戰果最大化。
彆的暫且不提,萬一接頭人不招供,時間一長,定然會驚動班軍以及金陵地下黨。
所以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日本人不但知道接頭人,也知道班軍的存在。
既然如此,鬼子為什麼不同時抓捕兩人,非要等到第二天動手?又為什麼要抓班軍?
還是那句話,乾這行,抓人不是目的,情報才是關鍵。
上述問題在左重腦子裡不斷閃過,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念頭突然跳了出來。
日本人先抓接頭人,隔了一夜再抓班軍,恐怕是要保護情報來源。
簡而言之,有人想要將泄露班軍情報的責任推到接頭人的身上。
至於抓班軍的原因,無非是對方沒有了情報價值,或許班軍的下線也都暴露了。
不好!地下黨內部有內奸,而且是大內奸!左重隻能想到這種可能。
這個內奸具有極高的權限,能夠接觸班軍乃至整個班軍情報小組的所有信息,包括任務安排,人員檔案等等。
但另一個問題來了,班軍的下線怎麼沒出事?起碼軍統沒有察覺日本情報機關有什麼大行動。
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嗎,這同樣不可能,班軍被抓後,下線肯定會撤離。
左重越想越糊塗,總覺得這件事迷霧重重,有太多說不通的地方。
比如敵人抓班軍的意義何在,除了有可能暴露內奸之外,他想不到任何好處。
解鈴還須係鈴人,想要搞清楚一切,隻能啟用那個人了。
意識到破局的關鍵在哪,左重立刻結束會議,前往電訊室發了封密電。
(某個大光頭偷偷溜出會議室)
隔日,邢漢良坐在辦公室裡看著桌上的兩張紙條,內心驚疑不定。
這兩張紙條一張是山城軍統總部的密電,一張是寄到他滬上住所的信件,均跟班軍有關。
【穿山甲,速赴金陵見班,查探事件經過】
【請往金陵一敘,班】
班軍被捕,邢漢良是知道的,左重讓他去金陵也正常,可第二封信件不可能是班軍所發。
日本人對投誠人員的管理很嚴格,尤其是通訊方麵,如果信件真是班軍寄給他的,憲兵早就登門拜訪了。
是鴻門宴嗎?還是有其它情況?
邢漢良琢磨了一會,最終決定去金陵看看,他不相信關於班軍的那些傳聞。
事不宜遲,邢漢良銷毀電文和信件,起身走向長穀良介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