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鄉野間王爺獵戶_大荒河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荒河圖 > 第三百三十一章 鄉野間王爺獵戶

第三百三十一章 鄉野間王爺獵戶(1 / 2)

大荒河圖!

十餘年的時候,南離帝國那時候恰逢新老皇權交替之時,一時之間南離帝國群龍紛爭,因太子之位高高懸掛無人坐在其中,導致了當年堪稱黃金一代的優秀皇室子弟們不再被國外紛擾的戰爭所吸引,能夠讓他們注意的,就隻剩下了那距離他們隻有一步之遙的皇位。

大皇子李敦民,出身並不高貴,母妃家世不過鄉下小世家,使得他在宮中本就無依無靠,並且在極其優秀的諸多皇子當中,大皇子李敦民顯得格外的平庸無能,他的身上除去一個那時候用處並不大的長皇子身份以外,再無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了當時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一方勢力,願意將賭注壓在這麼一位看起來就毫無前途的長皇子身上。

進而的,九子奪嫡的戲碼也就上演了,除去對皇位不甚在意的二皇子周敦頤,沒什麼存在感的長皇子李敦民以外,共有九名才能或者手段極其出色的皇子參與進去了這場奪嫡之戰當中,他們身後的派係以及支持他們的勢力都在為著自己所押注的那位皇子而向所有阻撓他們的腳步的任何勢力展開廝殺。

那是一場最開始根本就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死在這場奪嫡鬥爭當中的無辜人,卻多達數千之多。

錦衣衛衙門,東西兩廠以及執金司,這四個在南離帝國有著天然地位的機構衙門也是因為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乾清陽他們這些衙門首腦在當時受到了數位皇子的大力拉攏。

除了東西兩廠各自都隱約的跳出來各自支持了一位皇子以外,錦衣衛衙門以及執金司衙門,都是選擇從始至終都是站在中立的勢力,對與這一場越演越烈的鬥爭,選擇視而不見,無論造成的殺戮有多麼的刻骨銘心,乾清陽,隻能選擇袖手旁觀。

諸如南越王,便是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當中的一位皇子,他當時身後的勢力可是站著軍界不少未來俊傑,類似於現如今的鎮軍將軍白起,左右將軍司馬錯以及甘茂,皆是他的心腹,而他引以為傲的智囊,更是老離帝時期科舉的狀元李義府。

是的,江夏郡在梁冀之前的那位以一己之力擋下百萬諸國聯軍半月之久的英雄郡守李義府,便是南越王的幕僚之首。

並且除此之外,南越王在當時手上還掌握著南離帝國兩支主戰軍團以及三萬州部守備軍,他手中間接和直接控製的兵權加在一起,零零散散的也有將近十萬之數。

然而即便是這般龐大的力量,南越王在當時參與奪嫡的九子當中,實力也並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

實力最突出的,乃是楚王風敦亥,這位楚王在早年的時候便是迎娶了東巽帝國長公主為妻,在前往東巽帝國與其建交的時候,也是得到了那位太昊伏羲氏的讚不絕口,並且在九子奪嫡的事件越演越烈的時候,東巽帝國甚至不止一次的站了出來,表示自己將會儘自己所能,扶持楚王風敦駭坐上儲君之位。

楚王風敦駭,同樣也是尊貴的一字王爵,他在當時的九位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之中,出身最高貴,也是獲得當時朝臣最多支持的一位皇子。

可以說,除非是二皇子周敦頤當時出麵選擇爭奪皇權的話,楚王風敦駭,基本上是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位帝君的那位皇子了。

並且當時參與奪嫡的九位皇子,每個人都有著不容忽視的才能,而楚王風敦駭則是其中以武道見長的一位。

當時的楚王風敦駭,其自身的修為已經到達了六品之境,雖然這其中有些拔苗助長的勢頭,但是除了周王周敦頤以外,皇室當中,還真就沒有一人的武學造詣比楚王風敦駭還要更高的了。

在軍中,楚王風敦駭因為常年駐守邊軍,所以他的身後,也是站著南離帝國不少軍中的大佬,他所能夠間接使用的軍隊,與南越王相差不多,二者在這個方麵上,勉強是能夠算得上是不相上下的。

隻不過,後麵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風王爺風不平及時趕了回來,並且與周敦頤以及乾清陽三人一同拜見硬撐著一口氣的老離帝,從老離帝那裡得到了遺詔,根據遺詔上麵的吩咐,三人聯手將原本最不被寄予希望的大皇子李敦民,扶持坐上了皇位。

這一時之間的突然轉變,自然是引起了當時九子的不滿,他們在那裡鬥了一個水深火熱還沒有分出勝負呢,這邊竟然直接冒出來了下一任帝君的人選,並且還是他們平日裡最瞧不起的長皇子李敦民。

說句老實話,若是周敦頤坐上了這個位置的話,參與奪嫡的九子還不會說些什麼,他們反而是會默認的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即刻放下手中的兵刃前去皇城跪拜新皇。

可偏偏的,坐上皇位的,是他們最瞧不起也從來都沒有放在眼中的長皇子李敦民,這讓他們如何能夠受得下去?

原本氣勢正盛的楚王風敦駭在聽到了皇城傳來的這則消息之後先是愣了愣,而後正是他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從路邊出現了數十個殺手,聯手將這位原本最有可能登基成為下一位帝君的楚王風敦駭,圍殺在街角當中。

楚王風敦駭一死,他身後的眾多勢力和軍隊也是樹倒猢猻散,原先帝國內最龐大的楚王勢力,就此覆滅了。

而楚王風敦駭死了之後,剩下的諸多皇子當中勢力最強大的,便當屬原先一直被楚王風敦駭壓著一頭的南越王了。

南越王可不像楚王風敦駭那般,在一時之間接連憑借著自己麾下悍將白起三人的幫助之下接連的擊敗了數位原本與他正在較量,卻皆是在得知了李敦民繼位後有些手足無措的皇子們,並且輕鬆的收攏了這些皇子們原先的勢力以及軍隊。

收攏完畢之後,南越王突然發現,自己的手上在那個時候竟然是掌握著將近三十萬大軍,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讓南越王看著那時城防不過萬餘人的金陵城,以及正處亂糟糟的金陵皇城,動了一些壞心思。

既然如今他手握三十萬大軍,那麼何不來一手清君側,將李敦民攆下皇位,順便,將周敦頤也就地斬殺,隻需要,隻需要將當時他這一代的皇子們儘數斬殺的話,那麼到了最後,能夠繼承皇位的也就隻剩下他一人了。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風王爺風不平再如何不願,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登基加冕為帝,如此一番的話,自己豈不是就能搖身一變,成功奪得那個自己夢寐以求的位置了?

可能也是因為當時接二連三的先後擊敗了原先阻攔在自己麵前的諸多皇子們,並且那原本不可一世的楚王風敦駭也是死在了自己的前麵,如此的事件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在他的麵前,南越王如何能控製的住自己的小心臟?

他自以為自己在那個時候已經掌握著南離帝國大半的軍隊,並且他也相信,帝國的那些勢力以及朝臣們,肯定是不願意看見日後的新君,竟然是一個婢女所生下的所謂長皇子李敦民來坐上那個位置。

他南越王,才是皇室當初所剩下的最後一個最有資格繼承那個位置的人!

一時之間,三十萬大軍在他的命令之下齊齊的殺向金陵城,而接下來所發生的一係列事情,更是讓南越王的心情從天空跌落穀底。

在最開始的時候,大軍抵達金陵城門時,南越王還想著如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攻陷這座堅不可摧的都城的時候,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城門開了,原先駐守在城牆上的南北禁軍列隊兩方,對他南越王以及城外的三十萬大軍,竟是沒有絲毫阻攔的意思?

如此的轉變,讓南越王有些吃驚,不過隨即的,他也是自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大勢,覺得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因為長皇子李敦民登上新君之後,不為人所信服,所以才會出現如今眼前的這些事情。

懷揣著這些想法,南越王意氣風發的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一眾親衛,一路扯高氣昂的進入了皇城,在看見皇城內遍布的屍體之後,南越王更是確信了自己內心的所猜。

自己的那位長皇兄啊,果然是服不了眾呢,還真是可笑,一個碌碌無為的廢物而已,他有什麼資格繼位?就算是有父皇的遺詔又能如何?

父皇啊,您可要好好看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呢,您所指定的那位繼承人,可是將要被我所推翻呢。

一路大笑著,南越王下馬後在白起和一眾親衛的護衛之下進入了宣政殿。

進入宣政殿之後,南越王也是,在看到了宣政殿內的景象之後,再也笑不出來了。

宣政殿內,台上一人身著皇袍,正用著冷漠無情的眼神死死的盯著進入大殿的他以及他身後的那群親衛。

宣政殿內的文武百官皆位列兩邊站立,台上坐著新君李敦民,而站立在李敦民身旁的,則是周敦頤以及風不平。

待得南越王反應過來事情不對的時候,宣政殿的大門,已經被乾清陽從門外吩咐著一眾錦衣衛關上了。

看著眼前的一幕,南越王這才反應了過來,原來他所想的那些,隻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這些文武群臣無論如何,都是在這一次,選擇站在了自己父皇的遺詔那裡,而自己,現在看來,隻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罷了。

台上的周敦頤冷眼看著自己,待得南越王與周敦頤的眼神對上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位他們這一代最為出色的二皇子,其實並不是對皇位無意,隻是,他的這個二哥,在最後的掙紮當中,選擇了聽從父言。

兜兜轉轉大起大落,他手握的三十萬大軍,就如同他那時的境地一樣,皆是鏡花水月罷了。

而也是到了那個地步,南越王才知道,為什麼當時在知道了新君繼位的消息之後,那原先與自己戰的不相上下的諸多皇子們,皆是放棄了爭奪。

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他南越王贏了,而是,他輸了,他輸得徹底,他這一次,不止是輸在了心計當中,更是輸在了自大之上。

無力的跪在地上,失神的看著台上的那個皇位和身著皇袍的男子,南越王笑了。

他爭了十幾年,最終還是輸掉了。

最後,南越王因為聚兵作亂違反等重重罪名,被削爵為南越王,並且將其貶到南越,無詔永世不得踏出南越一步。

這則處罰,已經是極輕了,按照新君李敦民的意思,南越王做出了這番大逆不道的事情,本就該處以死刑之罪。

隻不過,之所以將罪刑變輕,還是因為周敦頤與風不怕以及乾清陽三人商討才得出的。

因為正是九子奪嫡在國內鬨得火熱的時候,大陸的諸國也是陸續的聞訊南離帝國皇權交替所發生的事情。

在南越王束手就擒的那一天,諸國已經組成聯軍,起兵圍攻南離了。

南越王雖然大逆不道,但是他手中的三十萬兵權,以及白起這些心腹將領,都是可以在日後戰爭當中派上用場的,所以為了安撫這些將領。

周敦頤開出了免南越王一死,換取他們對南離的繼續效忠。

白起他們,自然也是答應了周敦頤的這個條件,並且在答應這個條件之後,因為靠著周敦頤在軍中的一些早年布局,陳兵在金陵城外的三十萬南離大軍,也是被陸續的派出回防各地,而剩下的,則是掌握在了周敦頤的手中。

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便是周敦頤的成名之戰,大破百萬諸國聯軍。

但是在大破諸國聯軍的時候,魏國將領潘美的出現,則是使得這場戰役,出現了一些岔子,潘美的突然倒戈,使得魏國的軍隊在那場戰役當中儘數敗退,並且牽連了不少當時的諸國軍隊遭到南離帝國的突擊,進而的從局部的失利,陸續的配合著周敦頤的戰略安排,將整場戰役畢功與一役。

一戰破百萬大軍,周敦頤的軍略水平自然是名帥之才,但是潘美的倒戈,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其中,這,是無法否認的。

所以說潘美這個原魏國將領在這場戰役當中所取到的作用,自然也是無法忽視的。

在十餘年前的中原諸國聯軍組成的內部當中,趙魏韓三國隻是陪襯的角色,但是魏國卻仍然是出動了那時算得上是精銳的魏國戰車兵,並且趙魏韓三國在那個時候也是有著不少的簇擁國家,這也使得在百萬聯軍當中,魏國所負責的左翼戰場上,陳兵多達四十萬大軍當中,有最少一半的數量,都是與魏國有很大的關聯。

而潘美在十餘年前的時候,也是魏國有的一數的老牌將領,在魏國當時也算得上是排行前列的名將了,最起碼在中原諸國當中,潘美的軍略水平也是得到不少人承認的,畢竟,早在這場戰役開始的前兩年,潘美就曾經率領著一支魏軍,剛剛打過一場滅國之戰。

滅國之戰在中原諸國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畢竟就中原這塊地方,每年不都得因為各種原因而消失一兩個國家嗎?

隻是啊,潘美當年所以一己之力滅掉的國家,在中原諸國當中,也算得上是中上水平的一個國家了,所以在之後的諸國會盟當中,潘美這也是搖身一變,成為了代表魏軍參與聯軍當中的軍主。

隻是這位被寄予不錯期望的軍主大人,在這場戰役開戰沒多久,便是與周敦頤眉來眼去,進而的在進行關鍵性戰役的時候突然臨陣倒戈,率領著魏軍以及一些他籠絡到的諸國仆從軍從左側對中原聯軍發起反攻。

一時之間,原先正打得火熱的戰線,卻因為潘美和魏軍的臨陣倒戈,百萬中原聯軍所組建的浩蕩防線直接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潘美也是經此一役,徹底的從魏國原先極有希望的少壯派將領,成為了南離的襄陽城太守,一手掌握著襄陽城的任何支配權,以及最重要的兵權。

而有關於襄陽城的事情,在南離帝國也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原本十餘年前的那番大戰好不容易可以徹底的肅清襄陽城原先的不和諧聲音,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周敦頤竟然攜著大勝之威,力排眾議的將降將潘美按在了襄陽太守的位置上,並且給了潘美那般的權力,這件事在當初的時候自然是沒有人敢去說周敦頤的不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潘美坐上了襄陽太守的位置之後將襄陽城徹底的變成了自己的私有物之後,有關於指責周敦頤當年所作所為的聲音也就隨之而浮現了。

自然的,這些聲音的主要來源,還是被人在幕後有意煽風點火的,畢竟周敦頤雖然做出來了這麼一件讓不少人都對他有些不滿的事情,但是卻架不住周敦頤以往為南離帝國所做出來的那些種種事情擺在眼前,這也就使得襄陽城的事情本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石沉大海,而不是像如今的這般,被一雙幕後的大手暗中在煽風點火,企圖將這件事情再度複燃一般。

並不是潘美配不上襄陽太守這個位置,反而的,潘美的才能就算是在南離帝國,那也算得上是一時之選,不說太守,就算是個郡守的位置,他的才能也是足夠做上的,隻不過,潘美的身份和他做出來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無法對他提起什麼信任。

原魏國將領,大戰之中臨陣倒戈。

自古降將能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最新小说: 梟凰臨九域 異界道途:惡魔高校的閒散仙師 重生:從友商公敵到友商之光 年代文反派的早亡妻 驚悚片生存守則 驚奇寶貝 詭道修仙:我能豁免代價 魔都秘契 [聖黛]木石前盟 夜話鬼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