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明軍探馬一直在附近觀察,依舊還是我行我素的行軍。
消息不斷傳遞到後方,可卻似乎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次日。
穀誌誠率領一眾明軍趕到。
大明出動的軍隊可不算少,前後加起來出動有十個軍團,超過百萬之眾。
固然,中原王朝一直是人口稠密,戰爭參與的人員每每相當之多。
從春秋戰國的時候,就能有百萬級彆的大戰。
但是,拋開後勤人員不算,真正百萬作戰人員的交戰,基本是不存在。
也就是大明軍隊,徹底拋棄後勤的概念。
不然,出動十個軍團,光是征調民夫就需要數百萬人。
彆的不說,永樂大帝遠征漠北的時候,每一次出征大漠,就算是隻有十多萬人的軍隊,征調的民夫都是數倍,甚至於數十倍。
後勤,永遠是冷兵器時代最大的遠征限製。
當然,熱武器時代也是一樣。
隻不過,僅僅是球內戰爭的話,有諸多的應對手段,可以極大加快速度。
穀誌誠剛趕到,了解到大概的情況後,立刻就集結大軍追上去。
“想要這麼簡單的離開大明境內,做夢呢?讓騎兵部隊先行出動,將他們都給我拖住。”
明軍的騎兵部隊直接就被單獨抽調出來,浩浩蕩蕩追逐而去。
大明的騎兵,可不比其他的騎兵部隊。
一般騎兵行軍速度,受限於後勤補給的運輸。
但是,大明騎兵沒有補給的擔憂。
更不需要考慮就地補給的問題。
超越一般的騎兵不說,更是超越遊牧騎兵。
真正做到日行近千裡。
原先,被派遣跟隨帖木兒軍隊的騎兵,一直未曾動手。
他們的存在,早就被帖木兒軍隊感知。
帖木兒軍隊不是傻子,自然會一直盯著他們,避免出現偷襲之類的情況。
這就導致他們沒有什麼動手的機會。
“他們這似乎不是前往撒馬爾罕。”
一直跟隨帖木兒軍隊的探馬,察覺到帖木兒軍隊的動向不太對。
可惜,消息的傳遞還是相對緩慢。
短時間內,消息絕對是難以送回去。
眼下,帖木兒軍隊忽然調轉方向,不給後方彙報的話,指不定他們就會按照原先的計劃,直接去進攻撒馬爾罕。
誠然,帖木兒軍隊有什麼計謀,他們還不能知曉。
但是,他們調轉方向,不是返回撒馬爾罕,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起疑的事情。
“會不會他們就是想要將我們吸引過來,保證撒馬爾罕的安全。”
有人給出來猜測。
產生這樣一種猜測,倒是不難理解。
大明和帖木兒的關係,早就已經對調,進攻者已經成為大明。
帖木兒帝國為防守都城,誰能說的準會做出來什麼事情呢?
“不知道,但還是儘快將消息給送回去。”
探馬並不想要思考這麼複雜的事情。
並沒有多長時間,最新的消息就送回大明軍隊。
事實上,穀誌誠早就察覺到不對勁。
跟隨帖木兒軍隊幾百裡距離,早就能感受到他們的行軍方向似乎有些偏離。
現如今,消息被送過來,頂多算是徹底印證心中的想法。
“我們應該怎麼辦?是應該繼續跟隨他們,消滅掉這麼多的有生力量,還是說直接去進攻他們的城池?”
既然知曉他們的行軍方向出現偏離,策略不可避免就需要進行重新製定。
被叫過來一起會議的裨將中,立刻就有人開口。
“末將以為不用去理會他們,我們是為奪取帖木兒帝國的土地,不是想要將他們給徹底消滅。與其消滅他們的軍隊,導致他們無力繼續抵抗其他國家的進攻。不如直接就威脅他們的都城,脅迫他們割讓足夠的領土給我們。”
此話一出,不少的裨將都表示讚同。
不管是帖木兒軍隊在做什麼,他們的目標終究是領土,不是什麼消滅軍。
原本,大明軍隊在進行防守的時候,想要消滅帖木兒帝國軍隊的有生力量,那是為避免後續反攻的阻力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