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朱祁鎮駕崩,享年三十八歲,諡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號英宗,葬於裕陵。
朱祁鎮第一次在位時(正統年間),起初由三楊主導的內閣及勳貴張輔等輔政,朱祁鎮則起用宦官王振掌司禮監來加以製衡。
王振教朱祁鎮以重典禦下,防大臣欺蔽,於是朱祁鎮大肆貶斥、逮係、杖責、荷校朝中勳貴大臣,最終在正統後半期形成了王振專權的局麵,開啟有明一代宦官專擅國政之先河。
不僅如此,朱祁鎮還堅持鎮守太監製度,並在正統十三年(1448年)命曹吉祥、王瑾監督神機營火器,使宦官取得監槍特權。
翌年又命太監金英同三法司堂上官會審重囚,又讓宦官乾預司法。
總之,自正統以後,明朝的權力結構出現重要變化,經過永樂到宣德年間醞釀的宦官政治正式形成,尤其是司禮監穩定地保持了對朝政的影響力,從而為某些特殊時刻“專權”宦官的出現提供了溫床。
朱祁鎮第二次在位期間(天順年間),起初依靠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奪門功臣,不過徐有貞很快受到排擠,接著又是石亨失勢,曹吉祥孤注一擲,發動政變,結果朱祁鎮鎮壓。
朱祁鎮又重用李賢為首的閣臣,並正式確立了內閣首輔之職,從此內閣政治出現不斷發展的勢頭,由此奠定了宦權與閣權之間彼此製約的格局。
朱祁鎮複辟後,在缺乏王振這種心腹輔佐的情況下,擔心朝臣結黨營私,便倚錦衣衛為耳目,主要有門達和逯杲二人。
門達相對寬和,而逯杲辦事更加嚴厲,石亨、石彪叔侄的罪狀就是由逯杲查出。
他自遣校尉偵視四方秘事,送門達鎮撫司處鍛煉成獄。
校尉所至,總兵、鎮守、巡撫、巡按、三司和府州縣官無不畏恐,雖貴為親藩也在所不免,不得不大量行賄以圖免罪。
天順四年(1460年),各地官員到京師朝覲,朱祁鎮欲借此整飭吏治,逯杲、門達便順承旨意,對朝覲官員深入訪察,於是大半的官員都獲罪受處分。
翌年,逯杲死於曹欽之亂,門達得勢,效法逯杲,派錦衣衛旗校於各地,於是告訐者日盛,臣民皆謹小慎微。
朱祁鎮嚴察臣下,緝事校尉則是無所不至,以致鎮撫司的現有監獄人滿為患。
門達遂奏請在城西武邑庫隙地增蓋獄房。
不過鑒於逯杲得罪武官被殺的教訓,門達不糾察武官,而專門針對文官,文官稍微犯事,如被偵知,即遭重懲,連重臣李賢及朱祁鎮的恩人袁彬都曾被門達的誣告。
天順七年(1463年)九月,朝野對錦衣衛作威作福的不滿到達極點,門達在自承管束不嚴之罪,朱祁鎮赦免了他。
朱祁鎮的祖父明仁宗曾試圖還都南京,因此將南京諸衙門定為中央機構,北京諸衙門皆冠以行在二字,寓意北京隻是皇帝臨時所在的地方,遲早要遷回南京。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回到南京就去世了,宣宗卻並未改變這種做法。
直到正統六年(1441年)八月十三日,寧波知府鄭珞上疏請將北京由行在升為京師,雖然被禮部尚書胡濙以不可輕改太宗(朱棣)所定為由否決。
但到了十一月初一日,朱祁鎮正式下令去掉北京諸衙門的行在二字,南京諸衙門一律加上南京二字,正式確立了北京為京師、南京為陪都的地位。
天順二年(1458年),朱祁鎮規定每年霜降後,三法司同眾官會審重囚,由此確立了朝審製度。
天順年間,朱祁鎮在皇室內部做了一些被稱為“善政”的事。
天順元年(1457年)十月二十六日,他下令釋放了被拘禁五十餘年的“建庶人”朱文圭(建文帝幼子),讓他居住在鳳陽,每月提供廩餼。
在生母孫太後死後,他恢複了被無故廢黜的父親原配胡善祥的皇後位號。
臨終前又廢除嬪妃殉葬的祖製,這些舉動被後世評為“盛德之事,可法後世”。
朱祁鎮在位時,因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的流民成為明朝一大社會痼疾。
朱祁鎮登極詔就要求流民複業,蠲免虧欠稅糧,免其差徭二年,已嘯聚山林者赦免其罪,同時禁止隱占人口田地。
這表明明廷對流民采取了緩和的政策。
正統六年(1441年),朱祁鎮大赦天下,其中對流民則作了更大的讓步。
除赦免並免拖欠錢糧外,更延長免除雜泛差役期為三年,同時規定“私借債負”亦可在複業三年之後“酬還原本,不許加利”,對“離鄉年久,產業已成”不願回鄉的流民,允許在所在地報官附籍,而且有權分得當地的撂荒田地。
天順年間,他對流民依然以“撫”為主,並沒有像成化年間那樣采取強硬的驅逐、押解、勒令返籍的對策,因此社會矛盾不致激化。
朱祁鎮在位時,逐漸確立了明代軍事體製中“以文製武”的原則,出征、邊防等軍務的主導權均逐漸從武臣轉移到文臣。
正統二年(1437年)正月,鑒於韃靼阿台汗屢次騷擾甘肅,朱祁鎮派文臣王驥處理甘肅邊務,抵禦韃靼。
有人認為此事應由總兵官(武臣)負責,朱祁鎮不聽。
正統五年(1440年)十一月,議出兵麓川,張輔等建議仍沿用武臣掛帥、文臣參讚的祖製,但朱祁鎮最後還是以王驥總督軍務。
王驥由此成為明代第一位正式受命專征、全權負責的文臣。
正統七年(1442年)十一月,因遼東邊備廢弛導致蒙古、女真侵犯,朱祁鎮命王翱提督遼東軍務。
正統八年(1443年)九月,朱祁鎮命監察禦史李純巡撫遼東,專門整理屯田之事。
天順二年(1458年),升陝西布政司左布政使芮釗、山西布政司右布政使陳翌、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王宇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分彆巡撫甘肅、寧夏、宣府。
至此,朱祁鎮之前僅限於內地的巡撫製度也推廣到邊地,並成為定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