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對親兄弟最終還是以手足相殘收場,這也是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悲慘宿命。
朱祁鎮複辟之後,大明的根基已經被嚴重的動搖,不過接下來大明又出現了一位力挽狂瀾的君主!
後世對朱見深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昏庸無能,不理朝政,也有人說他知人善任,扶大廈之將傾。
但不管怎樣,朱見深確實穩定了自朱祁鎮土木堡之變以來的大明動亂局麵。
雖說這位皇帝沒有登上華夏十大傑出帝王的榜單,但他的出現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刻天幕上出現了大明的第八位皇帝!
大明第八位皇帝:朱見深。
明憲宗原名朱見深,後更名朱見濡,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二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
憲宗剛即位,就發生了都指揮使門達結納東宮內侍王綸,密謀由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取代李賢輔政之事。
門達在英宗晚年深得寵信,而李賢時為內閣首輔,對門達統率的錦衣衛官校“恣橫為劇患,賢累請禁止,帝召達誡諭之”。
門達因此銜恨入骨,設計構陷李賢,事情敗露,英宗也未處置門達。英宗病重,門達蓄意勾結王綸,欲除掉李賢。
他們的陰謀被朝臣揭發,憲宗大怒,結果王綸被斬,錢溥被貶,門達因他罪並發,“論斬係獄,沒其資巨萬”。
而與此同時,李賢則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
憲宗十分倚重李賢,李賢也“以受知人主,所言無不儘”。
但李賢輔政不久,即於成化二年冬卒。
這一年,南北兩京、四川、湖廣、荊襄地區的盜賊泛濫。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任命都督同知趙輔為征夷將軍,總領所有總兵,征討廣西瑤族的叛亂。
三月,四川山都掌蠻進行暴亂。
十二月,韓雍大破廣西大藤峽的瑤族叛亂者,將大藤峽改名為“斷藤”。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結束團營建製。
三月,朱永在南漳大破荊、襄賊地區的亂匪頭目劉通,並擒拿劉通。他的黨羽石龍逃走後轉而進入四川。
七月,毛裡孩進犯固原。
八月,又進犯犯寧夏,寧夏都指揮焦政戰死。
十月,朱永擒拿匪首石龍等人,荊襄地區的亂匪被平定。
十二月,大學士李賢逝世,朱見深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劉定之進入內閣處理機務,這個月,斷藤峽的瑤族亂賊再次暴亂。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朱見深授朱永為平胡將軍,和楊信一起征討毛裡孩。
三月,朱見深封商輅為兵部侍郎,再次進入內閣。
九月,鑒於建州女真屢屢犯邊,明廷集結五萬大軍以總兵官趙輔掛靖虜將軍印為總指揮。
左都禦史、遼東總督李秉為副總指揮。
兵分三路:左路出渾河、柴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路由鴉鶻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鬆林,摩天嶺至潑豬江;主力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
同時諭令朝鮮出兵協助,朝鮮兵先到討平,國王遣吏曹參判高台弼獻俘京師。
憲宗嘉獎了朝鮮將領魚有沼,降勑賜銀五十兩,段絹各四疋。
又解送被女真人所擄走的人口,十月朝鮮兵回國。
十二月,左庶子黎淳再次提出明景帝時期廢黜太子的事情,朱見深說:“景泰年間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朕不會在意,況且這些也不是臣下當說的。”
成化七年(1471年),任命王恕為刑部侍郎,總理河道事務。
十一月,朱見深立皇子朱佑極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立皇子朱佑樘為皇太子。
十二月,恢複郕王朱祁鈺的帝號。
憲宗在位時,怠於政事,不見大臣。
群臣奏事均經由內廷中官。
一四七一年,大學士彭時、商輅等借口彗星久現,力請朝見。
憲宗在奉天門接見閣臣。
憲宗以少年天子,怠於政事,與掖庭嬪妃以至侍女宮婢。
大學士萬安迎合帝意,進獻媚藥及房中術。
都禦史李實、給事中張善等諫諍風紀之臣,也向憲宗獻房中秘方求官。
僧人繼曉因內宦之介,向憲宗進秘術,得為國師。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李震大破靖州地區的苗亂。
五月,副都禦史原傑安撫荊、襄的流民。
十一月,四川都禦史張瓚征討灣溪地區的苗亂並將其攻破。
十二月,朱見深設置鄖陽府,設行都司衛所,以安排那裡的流民。
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朱見深設置西廠來加強特務機構,太監汪直擔任提督。
四月,汪直將郎中武清、樂章,太醫院的院判蔣宗武,張廷綱,浙江布政使劉福等人下了西廠大獄。
五月,方賢又下了西廠獄。
大學士商輅、尚書項忠等人上書朱見深請求廢置西廠,朱見深采納他們的建議。
六月,罷免項忠為民,又複設西廠。不久商輅也辭官。
成化十八年(1482年)正月,朱見深下旨廢置西廠。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七月,蒙古小王子進犯重鎮大同。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蒙古小王子又進犯甘州,甘州指揮姚英等人戰死。
十一月,安南侵略占城,占城王子古來逃入明朝。
憲宗在位二十三年,長期不召見大臣,處決政事均經內宦。
晚年傳旨多倚太監懷恩、覃吉。
覃吉曾在東宮,侍太子讀書。
兩宦在朝中均有美譽,皇後王氏遇事淡然。
宮廷諸事多倚萬貴妃統領。
萬貴妃待內宦宮婢甚嚴,宦官每有流言中傷,諸多失實。
萬貴妃父萬貴,秉性醇謹,每告誡子侄安分自守。
萬貴死後,子萬喜進都指揮同知,恃勢驕橫貪婪,交結內宦梁芳等以貢物為名謀賞邀利,惡名揚於朝外。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萬貴妃病死。
據說因怒撻宮婢後,痰湧而死。
傳說憲宗郊祭回宮,知貴妃死,悲歎說:“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
憲宗的哀歎,當不僅是私情的眷戀,而還由於失去了一個內決政事的宮廷輔佐。
七月,封皇子朱佑杬為興王,朱佑棆為岐王,朱佑檳為益王,朱佑楎為衡王,朱佑枟為雍王。
這年八月,憲宗病死,年四十一歲。
遺詔太子佑樘即帝位,九月,上尊諡,廟號憲宗,葬茂陵。
在國家治理上:朱見深即位後,平反了於謙冤獄,恢複了於謙之子的官職。
又不顧明景帝曾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報怨,恢複景帝帝號,追諡“恭仁康定景皇帝”,重修景帝之陵寢,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稱頌之聲。
朱見深任用李賢為少保、華蓋殿大學士,閣臣之中還有彭時、商輅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比較清明。
由於名相的輔佐,加之上述的一係列措施,朱見深在即位之初還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現的。
荊襄流民是元代以來困擾中央政府的一個大難題。
荊襄流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鄖縣地區。該地萬山環繞,又處於湖廣、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在元、明時是一個三不管地區。
每當災荒、戰亂,這一帶常常聚集近百萬的流民。
成化年間對流民的重視和安置,是因劉通、石龍起義而起。
朝廷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任命原傑安撫流民,並設置了鄖陽府,將流民用戶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又設置了鄖陽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