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李廣畏罪自殺,朱佑樘認為李廣家中有天書,命人搜尋,卻搜出了李廣貪汙、受賄的賬本,他這才有所醒悟。
此後,朱佑樘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遠離佞臣,重用劉大夏、戴珊等賢臣,大力整頓朝綱,可是過大的工作強度也徹底拖垮了他的身體。
朱佑樘有心求治,也能聽取臣下的意見,但他因循守舊,隻能在陳規舊製的桎梏下修修補補,不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因而,弘治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並無大的改觀。
朱佑樘先天體弱,自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二十九日起,他突感身體不適,到五月初六日已經病危,急召閣臣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
五月初七日(1505年6月8日),朱佑樘又召來朱厚照,告誡道:“朕不豫,皇帝給東宮做。禮儀都按先帝遺典進行,祭祀用素羞。東宮務必要遵守祖宗成法,孝養兩宮,進學修德,任用賢能,不得怠荒,永保貞吉。”
同日午刻,朱佑樘在乾清宮崩逝,年僅三十六歲,共在位十八年。
同日,太子朱厚照即位,即明武宗。
六月初七日,朱厚照為他上諡號為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十月,葬於泰陵。
在用人準則上,朱佑樘完善了明朝的官吏考察製度,即選庶吉士製度;首創選貢製,為選拔正臣從製度上給予了保證。
鑒於前朝宦官專權亂政的教訓,朱佑樘對宦官嚴加管束,東廠、錦衣衛再不敢任意行事,隻能奉守本職,因而幾任錦衣指揮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寬鬆。
這是明中後期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朱佑樘力求節儉,詔減皇宮的開支與供奉,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
他雖沒有從製度上對賦役進行突出的改革,但較為體恤民生。
弘治年間,自然災害異常頻繁。
為此,他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
有時甚至還拿出官府的財物,對災民進行救濟。
此外,朱佑樘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
有一次,朱佑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黃河工地上,犒勞治理黃河的劉大夏及河工人員。這些都十分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
史家稱讚他“恭儉有製,勤政愛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詞,不過,與前後幾朝相比,弘治時期的朝政的確算是清明的。
弘治以前和之後,都曾發生過較多的農民起義,形成了明中期農民起義的兩個**,而唯獨這個時期農民起義發生極少,是政治上的一個相對穩定時期。
明代自正統以來,軍事武備逐漸走向衰落,京軍疲憊,邊防鬆弛。
當時的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指出:“往年京師之兵俱在三大營操練,後來設立團營,常有精兵十二萬,分為十二營。近年多撥做工,每占役一二萬之上,甚至二三年不完。顧工負累,卒多逃亡,見在者強弱相半,在京軍士疲困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內地衛所也極為空虛,當時陝西衛所軍士,竟有超過十分之三者出現逃亡等情況。
“除各邊操備及屯田外”,每衛的守城正軍隻有二百名、一百名,甚至五六十名,且多為“老弱懲贏,不堪守戰”之人。
為振興軍備,朱佑樘依靠以馬文升為代表的朝臣,在京軍整頓與邊備守禦上做了種種努力,采取一係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多少改變了邊備空虛的弱態,為“弘治中興”贏得了相對安定的外部環境。
但因積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軍隊和邊防問題依舊百弊叢生,這些小修小補更加難以扭轉明朝軍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趨勢。
朱佑樘在處理萬貴妃一事上,最能體現自己的寬容。
儘管傳說中他的母親紀氏是被萬貴妃害死的,但當弘治初年,禦史曹璘請求削去萬妃的諡號,魚台縣丞徐頊則請求逮捕當時診視紀太後的諸位醫官並逮捕萬氏家屬,查問紀太後過世時的真實狀況時,朱佑樘卻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違背先帝的意願,拒絕接受。
根據官方資料記載,朱佑樘一生僅娶妻孝康敬皇後張氏一人,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隻與皇後同起同居。
在曆代皇陵中,都有妃嬪陪葬,而朱佑樘的泰陵隻葬著夫妻兩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隻有皇後一人,在曆史上幾乎就是絕無僅有,明代學者在敘述此事時有褒有貶。
據記載,在南宋時期華夏已有牙刷,在四川成都中藥博物館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稱醫史文物珍品。
米國牙科醫學會和米國牙科博物館等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朱佑樘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製手把上。
2004年,倫敦羅賓遜出版社出版的《發明大全》一書,列舉了人類300項偉大的發明,也把牙刷的發明權歸到朱佑樘名下。
……
在介紹完朱佑樘之後,天幕上又開始介紹下一位皇帝。
大明第十位皇帝:朱厚照。
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491年10月26日),朱厚照生於宮中。
他是明孝宗朱佑樘與孝康張皇後之間唯一的兒子。
其生辰八字為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以及申(時),倒過去正好是申、酉、戌、亥,“連如貫珠”,與明太祖生辰八字的情況相同,按照傳統的命理學說,被視為吉兆。
翌年三月初七日,孝宗以《尚書·堯典》“光被四表”與《易·大象傳》“大人以繼明照四方”之意,賜皇子名“厚照”,次日就冊立為皇太子。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十八日,朱厚照出閣講學,由程敏政、梁儲、焦芳、王鏊、楊廷和、費宏、靳貴等二十人出任講官。
他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對講官的禮儀十分到位,而且記憶力超群,上一天所教內容在第二天就可以掩卷背誦,所有講官的名字也被他記住,隻要有一人沒來就會被他發現。
孝宗對他十分疼愛,外出遊覽時都會帶上他,隨時教導。
不過,朱厚照的學習進度很慢,到他登基前隻學過《論語》和《尚書》,都還沒學完。
影響其學習進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學習之外更熱衷於騎射,而孝宗也不會管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六日,病危的孝宗召閣臣劉健、李東陽、謝遷入乾清宮東暖閣,交代後事,將皇太子朱厚照托付給他們。
翌日,孝宗召朱厚照入乾清宮,囑咐他“務遵守祖宗成法,孝奉兩宮,進學修德,用賢使能,毋怠毋荒,永保貞吉”,隨後在午時撒手人寰。
其後,經過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三次勸進,朱厚照於五月十三日同意登基,根據欽天監所擇吉日,於五月十八日即皇帝位於奉天殿,宣布改元正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