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三國位麵,所有人都激動的望著天幕,因為之前的三國曆史講述也隻是講了一個大概,即便大家想要逆天改命,也很難找到方向,甚至還會造成弄巧成拙的事情。
隻是天幕講述三國位麵和講述大明十六帝有些不同,僅僅是剛開始這幾個任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在很多人看來這些人物都和三國曆史沒有太大的關係。
實際上天幕介紹也是有自己的邏輯的,因為整個三國曆史,最初的爆發端就是從張角他們幾個開始的,如果沒有張角的黃巾起義,沒有水鏡先生的推薦,沒有這些關鍵人物的指引,後麵的三國曆史也肯定不會那麼的精彩。
所以說前麵的這些人物就像是遊戲NPC一樣,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大用,但是對整個劇情的推進有著很重要的貢獻。
其實有心眼兒的人已經默默地記下了這些人的詳細資料,因為今後天下英雄逐鹿,必然要用上許多人才,而這幾個大人物也就成了他們爭搶的對象!
……
東漢末年時空。
張角望著天幕若有所思,他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兩個兄弟,然後說道:“二弟、三弟,天幕上說,有個叫張角的人發動了黃巾起義,你說這和咱們兄弟是不是有點兒像啊?”
“大哥,這上麵說的不就是您麼?出身巨鹿,創立太平道,您就是天幕上說的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啊!”
“對對對!這可不是同名同姓那麼簡單,您就是天幕上說的那個張角,您今後可是要推翻大漢王朝的人啊!”
此時的張寶和張梁都非常激動,因為他們的大哥前不久剛剛創立了太平道,如果天幕所說是真的,那麼他們接下來就能發動黃巾起義了!
聽到這話,張角心裡也激動不已,口中不禁重複的說道:“甲子尚水,顯炎漢將亡之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難道!難道我張角真的要顛覆這個大漢朝麼?”
“大哥,彆再懷疑了!您就是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咱們兄弟三人齊心協力,推翻這腐朽的大漢王朝吧!”
聽到兄弟二人的勸說,張角心裡更加激動了,不由得深吸一口氣說道:“二位兄弟要三思!你們也看到了,天幕中介紹的張角雖然發動了黃巾起義,攪動了大漢的局勢,可是他最終還是失敗了,死後還被人刨棺戮屍啊!”
張寶和張梁聞言猛的一愣,他們也想到了這個結局,不過對於他們來說,今後隻要能在史冊留名,死了又有何懼哉?
“大哥,不就是一死麼?既然這是上天注定的結局,咱們兄弟就認命吧,至少咱們兄弟的名字還能千古留名啊!”張梁沒有想那麼多,他覺得這輩子隻要能夠名載史冊,不管結局如何都值了!
不過張角還是皺著眉頭說道:“不可!既然是辦大事,就要謀而後動!我們要麼不做,要做就要成功!曆史上的張角失敗了,咱們不能失敗!所以這件事情咱們必須好好的斟酌一番!”
張角不是不想發動黃巾起義,更不是不想名留青史,而是他不想失敗,既然要造反,就必須成功!要不然豈不是辜負了天幕透漏出的這麼多的消息?
……
同一時刻,水鏡先生司馬徽心中也很忐忑,因為天幕早已經公布過了天下大勢,現在又直接把他的名字昭告天下,他這輩子肯定是無法再隱居度日了!
所以說,既然不能再清淨的過日子,就必須給自己尋找一條好的出路!
可是三國混戰是大勢所趨,他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保全自己,並且不違背自己高尚的品德呢?
按照他的個人意誌來說,肯定是願意匡扶漢室,但是現在大夏將傾,他一人之力又怎能逆天改命?
雖說三國中期是魏國一家獨大,曹操也算是一個明主,可是這小子的名聲早就被搞臭了,跟著他無疑變成了大漢朝的叛徒啊!
至於劉備這個人,雖然能力不足,但最起碼也算是名正言順的漢室宗親,可是臥龍鳳雛都無法幫助劉備一統天下,他司馬徽一個老頭子又能怎樣?
至於孫權這邊還是算了吧,他可不想和江東鼠輩上一條船!
……
此時的天幕還在繼續介紹三國前期的重要人物。
龐德公,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龐德公與當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
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
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並得到諸葛亮的敬重。
龐德公最後隱居於鹿門山,采藥而終。
……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人。
名將皇甫規之侄,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中國東漢末年鎮壓黃巾起義的重要將領。
皇甫嵩少時好詩書,習弓馬。
漢靈帝時被征為議郎,遷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靈帝令其為左中郎將、持節,前往潁川郡鎮壓黃巾軍波才部,後擊退波才,封都鄉侯。
十月,奉命北上,領軍與張梁激戰於廣宗。
次月,又擊殺張寶於下曲陽,升左車騎將軍,兼冀州牧,封槐裡侯。
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誣告,罷左車騎將軍。
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將軍,與所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往援陳倉。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專權,任命皇甫嵩為城門校尉。
皇甫嵩至京師,董卓立即下令將其逮捕,欲殺之。
因眾人求情,改任議郎、禦史中丞。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誅,皇甫嵩任征西將軍,繼為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
……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
六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
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餘不克。
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本年冬,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