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
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
政府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不利。
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怪罪董卓,董卓還言語冒犯。
張溫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張溫不許。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劃過天空,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準備退兵。
董卓得知情況後大喜,次日,董卓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
張溫派遣周慎率三萬人追擊,董卓向張溫提出領兵接應周慎,張溫不許,讓董卓率三萬人討伐先零羌。
董卓派遣彆部司馬劉靖率四千人屯兵於安定郡,然後進軍,董卓軍在望垣縣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圍,軍糧不足,形勢危急。
董卓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
等叛軍發現後,已經追之不及。
當初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包括周慎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於右扶風。
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重新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
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
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餘日不克,疲憊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鬥誌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
隨後,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後,自己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餘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後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並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並州,效力邊垂”。
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隻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
於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並州出發,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四月,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
而何太後不肯下詔,於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後。
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後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
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於於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並進入河南尹。
迫於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後終於同意下詔罷免宦官。
董卓率軍抵達雒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時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自知理虧,便率軍西撤至洛陽城二十裡外的夕陽亭。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後不從。
於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將兵到京師,並密令董卓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
董卓未至,何進已經被宦官謀殺。
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何進部將吳匡等人聯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時任奉車都尉)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
董卓望見雒陽上空濃煙滾滾,才得知朝廷發生重大變故,於是急忙下令進軍,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中常侍張讓等人劫持皇帝劉辯上了北邙山,於是又向北邙山趕去。
在北邙山下,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
董卓終於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然後還宮。
董卓見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駕隊伍,太尉崔烈在前引導,嗬斥董卓回避,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裡路,你現在說什麼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
隨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一說劉協不肯,董卓隻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入城。
少帝劉辯害怕董卓的兵,見了就哭,群臣勸董卓退兵,董卓反問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最終一起入城。
當時,大將軍何進的部下(例如張遼)、車騎將軍何苗的部曲都無所歸屬,隻能聽命於董卓。
董卓又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並了呂布等並州人的軍隊,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陽的所有軍權。
原大將軍府幕僚鮑信不肯歸附董卓,向袁紹提出誘殺董卓的計劃,袁紹不敢,鮑信則棄官逃亡。
朝廷罷免司空劉弘,派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為司空。
董卓邀請袁紹到顯陽苑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紹說:“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
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
董卓將廢立之事彙報給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紹因而棄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勸阻,盧植則棄官逃亡。
九月一日,尚書丁宮在崇德前殿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禦座,解除玉璽印綬並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後害死董太後的罪責,將其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後被毒殺身亡。
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