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曆史中的徐盛,在年輕時,正好遇到曹操父親被殺,興兵討伐徐州的陶謙。
一路之上,挖墳掘地,屠城滅族,徐州百姓非常恐懼。
許多本地人在外地有親戚的,都北上或是南下投靠對方了。
徐盛的家族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舉族渡過長江,遷到了吳郡的吳縣。
當時正逢孫策平定江東之戰,徐盛投入孫策的軍中,以勇氣在軍中為人所知。
孫策去世後,其弟孫權繼位,提拔徐盛為彆部司馬,率軍五百守柴桑。
沒過多久,柴桑縣令去世,孫權又任命徐盛兼任柴桑縣令,抵禦隨時可能入侵豫章,鎮守江夏的黃祖。
作為豫章郡最北部的縣城,如果從江夏入侵豫章,必經柴桑。
後來黃祖的兒子黃射曾經率兵數千進犯柴桑,徐盛僅以不到兩百人的兵力,大破黃射,斬殺敵軍千餘人,威震彭蠡澤鄱陽湖)。
徐盛也因為此戰以少勝多,開始在天下揚名。
然而,在那場天下著名的“梗王”之戰中,徐盛親身經曆了張文遠八百猛士突破東吳十萬大軍的壯舉,也親眼看到了自家主公孫權贏得了“孫十萬”的“美譽”。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中,張遼僅憑八百人,就衝破了東吳十萬大軍的封鎖,並斬殺“江表之虎臣”陳武。
徐盛本人甚至連武器都在亂戰之中丟失了。
此戰後,徐盛開始反思,認為淮南有張遼等人坐鎮,以魏軍的陸戰能力,江東幾乎無人可以力敵。
若是在大江之上,利用水軍與戰船交戰,則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自此開始,徐盛投入到水軍的研究與訓練之中,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率軍進攻濡須口,孫權帶領徐盛等諸將親自迎戰。
當時曹操的軍隊無法攻克南道濡須口的濡須塢,於是改走北道曆陽,嘗試渡過長江,直接偷襲建業城。
得到消息的孫權,立刻派遣徐盛等諸將前去阻擋,不料突然遭遇大風,東吳的蒙衝戰船被吹到曹軍岸邊,東吳諸將們皆心生恐懼,不敢與曹軍交戰。
隻有徐盛這些年一直在研究水軍戰法,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單獨率領士兵棄船上岸砍殺敵人。
曹軍被徐盛的瘋狂舉動所震驚,皆丟盔棄甲而跑,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東吳的軍隊因此成功阻擋曹軍偷襲建業的計劃,諸將們率軍返回大營後,孫權立刻親自出營迎接眾人的凱旋。
孫權非常看中徐盛此戰之中的表現,史載“權大壯之”。
數年後,劉備為報東吳背刺荊州與謀害關羽之仇,率領川軍出白帝城,順江而下。
徐盛跟隨陸遜大破劉備於夷陵。
同年,北方的曹丕興兵犯境。
魏將臧霸進攻徐陵縣,徐盛率軍死守,臧霸數倍兵力而不能攻克。
撤退之時,被徐盛率軍偷襲,以少勝多,擊破臧霸並斬殺其麾下大將尹盧,斬殺並擒獲數百精銳的青州軍,名震淮南。
喜歡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請大家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