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隻要寫一句,我的區長爸爸。】
【直接就把判卷老師的主觀性乾爆了。】
......
夏洛、袁華是何人,各朝古人不知道。
但是,他們都能猜測到,區長爸爸是何意。
袁華的爸爸,必定是位高官啊!
所以,夏洛即使再妙筆生花,也不如一句“我有一個區長爸爸”,給判卷老師的印象強烈。
......
【所以在科舉製度誕生後的幾百年裡,老百姓的孩子還是很難通過科舉翻身。】
【就連黃巢這種土財主的孩子,進了考場也照樣吃癟。】
【不過人類是會吸取曆史經驗教訓的。】
【哪裡有問題,就改善哪裡。】
【於是,到了明清兩朝,八股文閃亮登場。】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微微頷首。
這才對嘛!
八股文是吸取了無數經驗教訓的產物。
哪裡會有後人說的那麼不堪!
......
【科舉考試的科目不是多嗎?】
【簡單!】
【那就把雜七雜八的內容都砍掉,主要就從四書五經裡麵出題。】
【對老百姓的孩子來說,這就等於直接降低了學習成本。】
【明清兩朝的印刷技術已經比較發達,隨便哪家書店就能買到完整一套四書五經。】
【不必再花錢去買其他書籍。】
【判卷老師不是有主觀性嗎?】
【這也不難解決。】
【所謂八股,就是破題、乘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說白了,八股就是答卷的格式。】
......
李世民此時是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
八股文就像是給考生畫好了框框,考生隻要按照這個框框往裡填內容就行。
所以,那位袁華隻能老老實實按照這個格式寫,無法炫耀其區長爸爸。
判卷老師也隻能老老實實按照八股文的標準去判卷。
不能以這個人不符合胃口,那個不符合愛好為理由來判卷。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科舉的公平性。
......
【當然,八股文不能完全消滅判卷老師的主觀性。】
【但它也並非毫無作用,大體上有個相對穩定的控製區間。】
【當今高考語文的作文題,評分也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因素。】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古人要求那麼苛刻。】
【現在,你能明白為什麼會出現八股文了吧?】
【不可否認,八股文存在著諸多弊端。】
【它限製了考生的思想,使文章變得刻板僵化,缺乏創新和活力。】
【但在古代,八股文是對老百姓的孩子最公平的一種錄取製度。】
【也是最高統治者在權衡各種利弊之後,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