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曆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
統領著大唐二十七萬的邊防軍,屢敗吐蕃、突厥、奚族。
威震邊疆,是唐朝曆史上權勢最盛的將領之一。
他曾經的期望,也終於實現了。
王忠嗣確實在為他,鎮守著四方。
然而,李隆基還是沉默了一瞬。
難道是因為王忠嗣手握重兵,才滋長了其野心嗎?
......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以及唐朝當時的規則,過不了幾年,王忠嗣就會出將入相,回朝擔任宰相。】
【而且以他的功勞,以及唐玄宗對他的信任,他大概率會成為大唐最具實權的宰相。】
【未來更是會在唐朝中樞一言九鼎。】
【於是這就引起了一個人的抵觸,當時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此時已經在朝中擔任宰相超過10年。】
【唐朝雖然施行群相製,但像李林甫這種老牌宰相,權勢和影響力,但依然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所以李林甫就非常擔心王忠嗣在回朝之後,會搶了他的地位。】
【所以問題就來了,一個大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解決掉一個軍中的十全大將呢?】
【尤其是這個大將,還是皇帝最信任的乾兒子,手中握有國家一半的軍隊。】
【那接下來啊,李林甫的操作讓人歎為觀止。】
......
李隆基一愣。
這其中還有李林甫的事嗎?!
他仔仔細細回想了一番。
好像沒有啊!
王忠嗣仕途一直順風順水,唯有被濟陽彆駕魏林誣告後,才被他貶官。
難道這魏林,背後之人是李林甫?!
李隆基突然臉色發白,被這個想法吃了一驚。
他極其寵信李林甫,並將朝政大權交付給李林甫十多年。
如果李林甫真的是幕後操盤之人,此人的心機何其深沉!
......
【公元747年,王忠嗣奉命統帥軍隊,進攻吐蕃的石堡城。】
【在作戰過程當中,王忠嗣和唐玄宗產生了分歧。】
【王忠嗣認為這種仗不能強攻,強攻將會得不償失。】
【但是唐玄宗卻覺得,強攻拿下這座城,這才是最優解。】
【最後因為唐玄宗是皇帝,所以王忠嗣還是尊重了唐玄宗的意見。】
......
李隆基瞬間就回憶起了那場仗。
王忠嗣認為石堡城地勢險要,且吐蕃乃舉國守衛,強攻必將傷亡慘重。
因此,王忠嗣主張“休兵秣馬,待釁取之”。
他當然會不悅了,認為王忠嗣脾氣大了,似乎是對自己有意見。
明明強攻下來,才更有勝算。
想到這裡,李隆基有些忿忿不平。
而且,王忠嗣也沒有尊重他的意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