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清河國,北端界橋處。
曹操陳兵於此,窺伺北麵廣宗城。
以黃河故道為界,以南方向都是曹軍的獵場。
揚州治中蔣濟驅車抵近,就見曹軍大營外軍市繁茂,被虜來的男女在這裡進行發賣,由河北方麵派人來贖身。
沒有贖身的男女孩童傳蕩,擾的蔣濟心煩,索性放下門簾,閉目沉思。
北麵的戰局相關信息也漸漸向南傳播,蔣濟作為調解停戰的使者,得到的是第一手訊息。
袁尚對他並未做什麼隱瞞,甚至還做出了威脅。
如果曹操不撤兵,袁尚將上表關中尚書行台,自貶三級以請罪,正式向大司馬從屬。
這還隻是基本要求,另一個要求就是索要魏王,次一級也要趙王,企圖正式立國。
兩個選擇擺在蔣濟麵前,可他隻是奉命來調解停戰的。
不多時車輛入營,幾個與他交好的昔日同僚在營門處迎接。
蔣濟持赤色旌節步行入中軍營壘,大帳內之內曹操端坐上首。
也不起身,看著蔣濟:“袁尚乃係叛逆,我發兵討逆平叛,卿何以為袁氏說情?”
蔣濟拄著旌節,昂首挺胸:“我非救袁氏而來,而是來救明公。”
“經年未見,卿倒是更會說話了。”
曹操露笑:“今我帶甲十萬,黑賊曆經大戰已然疲怠,我能有什麼危急?你若說不明白,就要請天子另遣賢良了。”
蔣濟環視帳內文武三十幾人,笑問:“待到九月,關中征發匈奴、鮮卑義從,如此最少也有三萬餘騎。某聽聞馬壽成救援之時,提兵亦有三萬餘騎。再合此戰收降兵馬,前後亦不下十萬騎軍。若是傾力南下,袁氏放行,大河天險便是明公的終途末路。”
幾個領兵大將對蔣濟怒目,但也沒有人起身反駁。
失去關中之後,曹操騎軍規模日益單薄,就連虎豹騎都被解散了。
十萬步兵打十萬騎軍,再加上冀州兵協助,袁曹兩家可能就此消亡。
見無人反駁,蔣濟又說:“袁氏手書在此,明公也知袁氏年輕氣盛,若負氣臣服關中,天下頃刻間就會倒懸。”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遞出,曹彰起身上前接住,抖開後自行閱讀,才拿著走向上首對曹操說:“父親,袁尚有玉石俱焚之意。孩兒看來,這更像是訛詐。”
“無賴手段。”
曹操拿起帛書隨意掃一眼就放在桌案邊上,展臂:“且入座,細說朝廷心意。”
“使命未成,不敢入宴。”
蔣濟繼續說:“朝廷遣我來,最初本意是調解兩家糾紛,以規勸袁氏順應天命遵奉朝廷。我若使命不成,朝廷再遣使者,來去經月,河北形勢恐難收拾。我有一言,不知明公可否聽一聽?”
“黑賊猖狂,我亦不願與袁氏生死相搏,讓那黑賊坐收漁翁之利,還請坦言。”
“是,袁氏喪妻數年,據說死於太史文恭之手。”
蔣濟輕咳兩聲,又說:“明公何不以女妻之,如此結成翁婿之盟,亦能修好官渡、黎陽之失。如此唇齒相依共抗黑賊,朝廷也好傾力征討荊州群賊。”
“以我與本初之舊情,其子失勢來投,我自會擱置舊怨,待之如子。”
曹操環視帳內,語氣朗朗:“今朝廷說和,袁氏若是有意摒棄舊怨,我亦能答應。隻是平原一郡,理應歸還本州。”
“此應有之意。”
蔣濟應下,又說:“黑賊強銳,凶暴遠甚董卓。朝廷憂患極大,為平天下,有策立強藩以禦黑賊之心。待某上報朝廷,袁曹兩家結盟修好之日,亦是朝廷敕令策封藩國之時。”
曹操稍稍調整坐姿,大帳內文武群臣神情也都活躍起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戰線,遏製黑熊的外擴勢頭。
隻要遏製住,才有相持、反攻的機會。
不管是策封公國還是王國,都意味著進入了新的發展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