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首先對陶謙拱手道“陶公德高望重,小子還年輕,這統帥之位還是交給陶公得好!”
陶謙也禮讓道“唉,老夫老咯~文台正值壯年,可當此任!”
孫堅亦謙虛道“論起作戰經驗來,還是雙飛更為豐富一些!”
三人謙虛了半天,最後決定由剩下的其他諸侯投票而定。
這個辦法很公平。本來就是大家公推,來率領大家的兵馬,那自然要大家投票。
十五慫……十五諸侯簡單商議之後,便投了票。
其中趙二票數最少,因為十八路諸侯中大部分人都跟趙二不熟。
而孫堅則同樣比陶謙票數要少,除了孫堅這個江南佬不太受眾人待見外,更主要是孫堅比陶謙年輕,俗話說嘴巴沒毛……黑毛不如白毛。
越老人越精,老謀深算,老奸巨猾……
所以陶謙最終成為了這支混合部隊的統帥。
見選帥完畢,盟主袁紹便請教陶謙,應當從十八路諸侯中,分出多少人馬來禦敵。
陶謙畢竟是老軍事了,一捋胡子,道“先不急,先派人
打探對方準備出多少兵馬應戰!”
於是探馬派出去了。
不一會兒,探馬回報,說董卓軍在虎牢關下,排列了數千長矛兵,數量近萬。
有人問他“隻有長矛兵嗎?”
探馬答道“是的,隻有長矛兵,而且沒穿盔甲,衣著也很破爛!”
這下連那些沒帶過兵的人也紛紛嗤笑道“這董賊真是不濟了,居然隻派雜兵出來跟我們鬥兵了!”
趙二一聽,這描述怎麼這麼耳熟?難道……
啊,那不就是當初丁原軍遇到的那支部隊麼!
趙二連忙打斷了眾人的嘲笑,然後提醒眾人道“各位小心,這支部隊本官之前聽過!”
袁紹忙問道“哦?趙州牧,這支純長矛兵有什麼特彆的嗎?”
趙二便說出了之前的情況“稟盟主。大家都知道,當初董卓剛剛進京時,本官曾經與已故丁刺史聯手,一同對抗那董賊!當時本官身邊隻有水軍,故而陸上戰鬥全依賴丁刺史的並州兵。當時那呂布亦在丁刺史手下。那呂布在雒陽城外,率軍大破董賊,追殺董軍三十裡,眼看就要全殲董賊軍隊。然而這時卻出現了一支董賊的援軍。當時的事本官是聽領軍的呂布描述的,那呂布說那支部隊就是隻有長矛手,沒有其他兵種配合,而且沒有盔甲,衣著亦破破爛爛的。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竟輕易地擊破了呂布的鐵騎,迫使他不得不撤軍!”
眾人一聽,神色立刻凝重起來,這趙二曾與丁原聯手對抗董卓的事,他們也聽說過。但是這長矛手的戰績,卻是頭一次聽聞。
以步克騎本來就難,而那呂布率並州鐵騎衝鋒的威力,之前十八路諸侯們已經知曉了。能輕易逼退呂布的軍隊,其戰力非同小可!可不能再小看他們了!
於是陶謙便拱手道“盟主,既然如此,就請先調撥老夫一萬軍隊,待老夫編組之後,去試他一試!”
在曆史上,曹操參與討董時,是自封為奮武將軍的,而公孫瓚並未參與討董。但在本小說中,因為奮武將軍公孫瓚的參與,曹操便不可能再自稱奮武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