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547年7月25日,蕭梁將領羊鴉仁終於進入懸瓠。
7月29日,蕭衍下詔指定懸瓠仍稱豫州,改壽春為南豫州,改合肥為合州,任命羊鴉仁為司州豫州二州督導官,鎮守懸瓠,西陽郡長羊思達,當殷州督導官,鎮守項城。
8月1日,蕭衍下詔全國動員,大規模攻擊東魏,派南豫州督導官、貞陽侯蕭淵明,南兗州督導官、南康王蕭會理,分彆率軍。
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此前再三請求北伐,終於迎來了機會。
蕭會理是蕭衍的孫子,自恃身份尊貴,目無下塵,包括蕭淵明在內的部屬,全不接見,而又生性懦弱,乘坐的小轎都用木板圍住,防範賊人偷襲。
蕭淵明不久便聯合各將領向中央反映蕭會理的種種不當之舉,蕭衍於是下詔把他調回,讓蕭淵明當大軍總司令官。
梁軍既已深入東魏疆域,高澄不得不采取行動了。
這時有人告訴高澄說侯景有意回歸北方,正好侯景的部將蔡道遵,向東魏投降,說侯景十分後悔做了錯事。
高澄當然不願和侯景刀劍相向,於是寫信勸侯景“你的母親和妻子兒女都在鄴城,一切平安,如果你能回歸,我承諾讓你終身擔任豫州督導官,並送回妻子兒女,所有追隨你的部屬概不追究。”
侯景讓智囊王偉回信說“我已引導兩大帝國的軍隊,高舉大旗向北討伐,虎狼之師一起奮勇努力,很快就能克服中原,那時官位由我自己選擇,怎麼會靠你的賞賜?至於妻子兒女,有什麼值得介意,誅殺他們對我毫無損失,真的發生這種屠殺無辜的事,也隻會給你帶來災害,跟我有什麼相乾?”
高澄看完書信,瞬間火冒三丈,讓人把蔡道遵吊打一頓,什麼“侯景還後悔做了錯事”雲雲,簡直是汙辱人的智商!招降顯然是行不通了,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9月,蕭衍讓北伐兵團總司令官蕭淵明,在寒山泗水上築壩,利用泗水倒灌彭城,準備在奪取彭城後,再向北推進,與侯景互相支援。
蕭淵明很快率軍進駐寒山,在距彭城18裡的泗水上築壩,阻斷河流,由總監察長羊侃負責築壩工程,前後隻用了二十天就宣告竣工。
羊侃建議蕭淵明利用水勢大舉攻城,但蕭淵明不接受,而當各將領詢問如何行動時,蕭淵明隻說“隨機應變。”
隨機應變這個詞的意思比較含糊,有時積極有時消極,在蕭梁掌握主動的時候不及時進取,當然屬於消極,蕭淵明似乎並不比蕭會理高明多少。
蕭梁的機會隨著一句“隨機應變”流失掉了,東魏很快就實施反擊。
高澄派總司令官高嶽,增援彭城,打算用金門郡公潘樂,當副司令官,陳元康勸阻說“潘樂反應慢,不如慕容紹宗,而且先王臨終時也曾這樣交代,你隻要一片誠心待他,不必擔心侯景。”
此時慕容紹宗身在外地,高澄準備召他回京,又怕他突然接到內調令,驚疑過度,也像侯景一樣叛變,陳元康說“慕容紹宗最近曾派人送來金銀厚禮,我為了使他安心,所以收下,並誠懇地回信,保證他不會有意外行動。”
高澄再無懷疑,立即任命慕容紹宗當東南政府總監,與高嶽、潘樂同時進軍增援徐州。
慕容紹宗自從跟了高歡,一直沒有露臉的機會,正如高歡所說,他是故意冷落慕容紹宗,為的就是在未來某個時間應付突發狀況,顯然接下來正是慕容紹宗的表演時間。
侯景先前聽說韓軌出征,跟部屬說“吃豬腸的小子,能做什麼,你們不必擔心。”
後來高嶽出征,侯景又跟部屬說“軍隊是精銳,可惜頭目平庸,不足為慮。”
現在慕容紹宗出山,侯景不禁有些犯怵,也不跟部屬分析時局了,自己嘀咕道“誰教那鮮卑小娃派慕容紹宗過來,如果這是真的,莫非高王還沒有死?”
除了慕容紹宗,高澄還讓最高法院院長杜弼當參謀長,代理中央特遣政府政務秘書。
杜弼臨出發時,高澄派人問他政務綱要,就簡明扼要的寫上一兩條,讓留守政府官員可以借鑒即可,杜弼請求當麵陳述,見到高澄後,鄭重地解釋“天下之大,最重要的事就是賞罰,賞一人而使天下所有人歡喜,罰一人而使天下所有人畏懼,隻要這兩件事沒有缺失,政府就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