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年間,潮州府揭陽縣內,有一個名叫趙信的布商,以其精明的販布生意在當地小有名氣。這個炎炎夏日,趙信與摯友周義共謀一場遠赴南京的購布之旅,二人約定次日拂曉於熟悉的船埠會合,攜手踏上商途。
晨曦微露,周義如期抵達江畔,隻見水波靜謐,漁舟尚眠。他喚醒了熟睡中的船夫周潮,一同翹首期盼趙信的身影。然而,晨光漸熾,直至午時驕陽高掛,趙信仍遲遲未現。周義心生焦慮,決意差遣周潮前往趙信家中探詢。
周潮疾步至趙信宅邸前,但見大門緊閉,寂然無聲。他用力拍門,連聲呼喊“三娘子!三娘子!”良久,門內方傳來慵懶的回應,趙信妻三娘子揉著惺忪睡眼打開了門。她解釋道,因徹夜為丈夫烹煮餞行之餐,直至淩晨方歇息,故此刻方始蘇醒。
周潮急切詢問趙信緣何失約,言及周義已在船邊苦候多時,亟待他速去傳話。三娘子聞此言,臉色陡變,驚愕不已“夫君明明雞鳴之際便已整裝出門,怎可能未至約定之處?”周潮聞此,心中一沉,預感事有蹊蹺。
他火速折返,將三娘子所述告知周義。眾人聞訊,皆覺不祥,斷定趙信必是途中遭遇變故。於是,一場緊急搜尋行動在揭陽城內外展開,他們踏遍街頭巷尾,沿河岸線細細勘查,甚至遠至城郊荒野,卻始終未能覓得趙信絲毫蹤跡。如此焦灼的追尋持續了三日三夜,趙信仿若人間蒸發,留下一串令人不安的謎團,籠罩在潮州府的暑熱之中。
周義麵對趙信離奇失蹤,心中疑竇叢生,遂揮毫疾書,詳述案情,遞呈揭陽縣衙。縣令朱一明素以斷案明察著稱,接獲訴狀後,即刻傳喚關鍵人物三娘子至公堂問話。
三娘子步入公堂,麵對威嚴,如實稟報“夫君當日用過早餐,攜銀兩啟程,此後我便回房安歇,後續之事全然無知。”隨後,朱縣令又召來船家張潮。張潮供述道,前日趙信、周義確曾預訂其船隻前往南京,然而次日清晨,僅周義一人赴約,趙信卻未見蹤影。周義焦急之下,遣張潮前去催促,張潮連喚數聲“三娘子”,方喚醒她開門。
朱縣令目光如炬,轉向周義,厲聲質問道“周義,你與趙信素稱摯友,且家境較之趙信更為殷實,何以竟圖謀財害命?爾既設局陷害他人,又如何掩飾行凶痕跡,獨自處置偌大屍身?你如何辯解自己並非凶手?”
三娘子麵對縣令,悲憤陳述“夫君黎明即離家外出,依我推測,恐已遭那艄公毒手。”船夫張潮聞此言,頓時憤然反駁“碼頭船隻眾多,若真在此行凶,焉能瞞過眾人耳目?再者,周義抵達之時,我尚在酣睡,是他喚醒了我,此事周義便是人證。至於你家大門緊閉,分明是你夫妻失和,你趁機殺害親夫,反將罪名嫁禍他人!”
朱縣令凝神傾聽三方陳詞,權衡之後,認定周義與張潮之言更為合理。他下令對三娘子施以嚴刑逼供。未幾,三娘子已受儘折磨,氣息奄奄。在酷刑之下,她終不堪重負,含淚承認己罪“是我,是我殺了他……”
朱縣令追問趙信屍身藏匿何處,三娘子虛弱而絕望地回應“既欲置我於死地,何須再問亡夫骸骨何在?”縣令據此斷定三娘子即是真凶,立判其死刑。此案上報至潮州府複審,府中官員細閱卷宗,亦未見任何疑點,一致認同朱縣令之判決。
於是,三娘子被定為謀害親夫之罪,判處秋後問斬,其生命之燭即將在來年金秋時節熄滅。隨著行刑之日的臨近,一場關乎愛情、背叛與生死的悲劇似乎已塵埃落定,而三娘子的命運則如秋葉般飄搖,等待著無情的判決降臨。
一日,禦史楊清在翻閱堆積如山的案卷時,偶然瞥見了三娘子涉嫌殺夫一案。此案中諸多細節引起了他的警覺,他認為其中疑雲密布,非尋常命案可比。楊清於是在卷宗上揮毫寫下一行評語“叩門便喚三娘子,顯見屋內無趙信。”此句暗含深意,似在暗示案情另有玄機。他旋即決定將此案交由巡按陳輝複審,希望能借此揭開事實真相。
陳輝接旨後,星夜兼程奔赴潮州,決心重審三娘子一案。他再度召集涉案人員,逐一盤問。經過一番激烈的庭辯,眾人的口供依然如初,一致指認三娘子為謀殺親夫的元凶。
陳輝並未就此止步。他將目光鎖定在船夫張潮身上,單獨提審道“周義命你催促趙信,按常理應直呼趙信之名,你為何徑直呼喊三娘子?”張潮麵露尷尬,解釋道“平日裡我與三娘子熟絡,喚她名字已成習慣,故一時脫口而出。”陳輝聽聞此言,怒不可遏,認定張潮有所隱瞞,當即下令對其施以四十棍責罰,以期打破其頑固防線。
張潮在皮肉之苦下痛不欲生,但即便如此,他仍堅稱自己無辜,對殺人一事矢口否認。麵對張潮的頑強抵抗,陳輝無奈之下隻能將其暫時收押,待進一步調查取證後再作定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張潮被收押之後,陳輝並未停下追查的腳步,他將目光投向了案發當日曾在船上服役的水手。陳輝單獨提審水手,神情嚴肅地告訴他“趙信已遭人毒手,張潮已然招認,稱你正是那幕後真凶。今日,你必須為趙信的死付出代價。”水手聞此言,驚駭萬分,連連喊冤,內心的恐慌迫使他吐露了那段被深埋心底的秘密
“當日黎明之前,我在四更時分目睹趙信悄然登船,彼時船艙空無一人,周邊船隻亦未察覺異樣。張潮乘夜色將船駛向深水區域,趁趙信不備,狠心將他推入冰冷江中。隨後,張潮熟練地操控船隻返回原泊位,脫去衣物,偽裝成熟睡模樣,直至天色微明時才恢複常態。趙信之死,實乃張潮為謀財所為,我雖在場,卻與此惡行無涉。”
陳輝聽罷水手的供述,心中有了計較。他迅速安排張潮與水手當麵對質,並指令手下潛水員下河搜尋趙信遺體。不久,一具早已化為白骨的軀體從河底被撈起,儘管骨骼已被歲月侵蝕,但附著的衣物碎片經辨認,確係趙信生前所穿。麵對鐵一般的物證,張潮再無狡辯之詞,麵如死灰,終於坦承自己才是真正殺害趙信、嫁禍三娘子的元凶。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與冤案,在陳輝的銳眼與智謀之下,終得以昭雪。
真相如同撥雲見日般赫然顯現,張潮殺人奪財的罪行昭昭,最終被判處極刑——斬首示眾。與此同時,無辜蒙冤的三娘子終得清白,被無罪釋放,重獲自由。縣令朱一明因審理此案時判斷失誤,險些釀成一樁冤案,其官職因此被剝奪,遭受嚴厲的革職處分。
楊清禦史在卷宗上留下的那句神來之筆——“敲門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內無丈夫”——此刻彰顯出無比的智慧與洞察力。巡按陳輝正是循著這一線索,抽絲剝繭,精準定位真凶,避免了三娘子成為替罪羔羊,無辜喪命。倘若沒有楊清的這一神斷,恐怕三娘子早已冤死刀下,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張潮則會繼續逍遙法外,逃脫應有的法律製裁。
此案的圓滿解決,不僅洗刷了三娘子的冤屈,彰顯了正義的力量,也警示世人斷案需明察秋毫,公正無私,任何細微之處都可能隱藏著破解迷局的關鍵線索。楊清與陳輝兩位司法官的聯手,成功阻止了一場人間悲劇,使得正義得以伸張,邪惡無所遁形。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