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七)_隆慶中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隆慶中興 > 第1690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七)

第1690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七)(1 / 1)

一般來說,每年大明從舉人中選取的官員並不多,一年也百餘人左右,三年下來,不過三百餘人,而吏員的考選科進士一樣,是三年一次考選,考選的人數也和進士一樣,為四百人,這樣大明每三年考選的官員數量就已經超過一千人。

這次朱載坖還要開設明法、明算兩科,又要增加錄取官員的數量,朝廷上下為此都很擔心,前宋冗官之弊曆曆在目,張居正也認為官員數量太多的話,日後將會對朝廷的財政構成很沉重的壓力。

朱載坖當然也知道這點,官員冗濫對於大明絕非好事,但是大明到底是否出現了冗官沒有呢?以兩宋為例,兩宋文官最多的時候,內外見任官四萬八千人,是多於大明現在的官員的數量,而且兩宋的疆土怎麼能夠和大明相比呢?大明的疆土遠遠大於兩宋,兩宋以半壁河山,尚且有官員三四萬之多,而大明的現在官員數量不過四萬六千人,相比於兩宋,朱載坖認為冗官還尚且談不到。

朱載坖於是問道:“張師傅以為什麼是冗官?”

這個對於熟知經史的張居正來說自然是小問題的,所謂冗官,就是冗濫之官,雖然食朝廷之俸祿,但是並不給朝廷創造價值的官員,冗官的危害,在兩宋是最為嚴重的,這點朱載坖是深知的。

但是朱載坖同樣也知道,兩宋的冗官原因並不是取士過多,朱載坖直接對張居正說道:“兩宋之冗官,恐怕不是因為取士過多才形成的吧?”

這點確實是的,張居正也不得不說道:“聖明無過陛下,蔭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濫者。”

這就是了,兩宋出現冗官的現象本來就是不是取士所造成的,兩宋取士固然是多,但是比之科舉更加厲害的是恩蔭,高官的兒子、孫子、親戚、甚至連學生、家仆也能得到恩蔭,而且次數極為頻繁。

僅就朱載坖所了解的,一是大禮恩蔭,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祭祀,皇帝皇後進行祭奠時,可以為隨行人員進行蔭補。也就是現場就給手下人官做,但是給官做也要分等級來給,不是隨便就給的。比如,皇太後有4個名額,她可以給自己的侄子,也可以給娘家的任何人;皇後有2個名額,也是什麼人都可以給;其餘官員按照品級進行蔭補。

二是聖節蔭補,每年皇帝過生日的時候,皇帝會以賞賜的名義發放很多恩蔭的資格。這些恩補的名額,也是按照等級來分的。比如宋太宗時期就規定,尚書省四品以上、兩省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向皇帝推薦1個自家的人當官,推薦的人選一般是自己的兒子、侄子等有血緣關係的人。到了宋仁宗時期,名額就越來越多,恩補的人員也越來越雜,所以說宋仁宗的仁,其實是有對象的。

三就是致仕恩蔭,官員在自己退休時,可以享受到恩蔭照顧,他的兒子孫子或者近親可以獲得官職。宋仁宗時期規定,隻要是六品以上的官員退休,就可以在退休時恩補3個人當官。這3個名額,可以是他的兒子、孫子,也可以是他的侄子。後來演變到他的門人、仆人都能夠頂替當官。

最為變態的就是所謂的遺表恩蔭,原本高官宰執們在臨終之時,可以上表朝廷將自己的侄子親戚求官。這種行為起初隻是極少個彆的例子,可是後來變成了一種製度。凡是六品以上的官員在病重或者年老即將死亡時,就能夠直接按照名額恩補他的親人做官,不用本人再向朝廷申請。

所以其實兩宋的官員之冗濫,並非取士所造成的,這些無節製的恩蔭才是造成兩宋官員冗濫的原因,而大明在這方麵是吸取了兩宋的教訓,大明對於恩蔭的限製是很嚴格的,除非閣老重臣,不得恩蔭,而且恩蔭的職務多是武職,而非文官,總體上來說,大明對於恩蔭控製的還算是相對比較好的。

至於是否會出現冗官的問題,朱載坖認為至少暫時不會,大明現在是在補齊地方官府的缺額,以唐代為例,唐代一州,州衙之後,從知州到參軍一共有品級的官員是二十三人,而大明一州甚至是比州更大一級的府,一般隻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有品級的官員不過十人,遠遠少於唐代。

縣也是一樣的,大明的基層官府過於簡單,以至於朝廷和地方官府無法有力的控製地方勢力,這點是朱載坖從即位以來就一直試圖糾正的事情,而要想加強朝廷對於地方的控製,首先就要增強地方官府的實力,需要更多的官員。

所以朱載坖認為,現在大明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冗官的問題,不過朱載坖也很清楚,不能無節製的取士,官僚隊伍的急劇膨脹,對於朝廷的財政來說絕非好事,朱載坖認為確實是要有意識的控製官員的數量。

朱載坖和張居正商量,明法、明算兩科每科一次隻取二百,兩科不過四百人,和進士科的人數相當,不僅如此,還要建立強製致仕製度,根據品級,由吏部設定一個年齡,超過這個年齡的必須致仕,但是可以在品級上予以優待,稍微予以提拔,同時給予在職時期十分之六的俸祿,作為退休金,讓他們將位置騰出來給年輕人。

還是對於中進士年紀就比較大的人,吏部在銓選的時候也要注意,予以傾斜。對於朱載坖所提出來的兩科四百人的錄取方案,張居正還是同意的,不過張居正認為,很多官員們恐怕還是會予以反對,主要的理由就是擔心冗官。

朱載坖當然知道事情不會這麼順利,朱載坖命令內閣、吏部、都察院、戶部等衙門,與地方官一道,要確定大明到底需要配置多少官員,具體到縣,將大明所需要的官員列出來,然後再舉行大朝會商量此事。


最新小说: 紅樓:重生賈瑞,鐵血風流 交出答案 老子武功天下第一哈哈哈 年代逆襲:假戲真做拐新娘 星際寫小說,雄獸們跪求我更新 七零年代換親,對照組女配美又颯 離婚吧我要去修仙 高門長媳 守寡重生,送斷袖夫君下黃泉 從拜師陳友開始橫掃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