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主要是想對大明官軍予以調整,之前朝廷為了防備北虜,將官軍的主力都屯駐了九邊,導致大明的官軍有戰鬥力的部分都在九邊之上,對於朝廷來說,應變能力不足,尤其是對於地方反叛、土匪流寇等的鎮壓,內地官軍往往無力征討,這是朱載坖很擔憂的事情。
朱載坖很清楚,大明之憂,不在邊牆之外,而在反側之間,所以朱載坖召集閣部重臣和參讚軍務大臣們一道商量此事,沒想到噩耗突傳,順寧侯俞大猷病逝,朱載坖一下子有些憂傷了,當年這些馳騁沙場的名將們,現在都已經漸漸老去了,先是馬芳,然後是俞大猷,現在戚繼光年紀也不小了,名將凋零,怎不令朱載坖痛惜。
等到重臣們到齊了之後,朱載坖首先向臣子們宣布了這些消息,在商量正事之前,先要解決俞大猷的身後的之事,這其中的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身後的恤典等事,對於朝廷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俞谘皋的問題,作為俞大猷的獨子,照理俞大猷去世,俞谘皋是應該回家守製的,但是俞谘皋現在身負重任,擔任南洋水師提督,一時之間難以有人替代的。
首輔張居正說道:“陛下,眼下俞谘皋身負重任,不可暫離,當奪情起複,移孝作忠。”
張居正的提議得到了大部分重臣的讚同,雖然丁憂乃是朝廷定製,但是眼下俞谘皋擔負著統帥水師防備安南、西夷的重任,依照製度,特殊時候,朝廷會特旨準許某些人丁憂時不離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或者是不滿服喪時間就複職。俞谘皋顯然符合條件,必須要予以多情。
朱載坖於是說道:“移孝作忠,乃朝廷之成法也,順寧侯薨逝,朕不甚傷感,俞谘皋為順寧侯獨子,不能為父服喪,朕心實痛!著俞谘皋奪情起複,仍任南洋水師提督,於軍前襲爵,順寧侯俞大猷,追贈越國公、太保、左柱國,繪像紫光閣,配享太廟,陪葬昭陵,朕命端王朱翊鈞經理其喪儀。”
朱載坖直接將俞大猷的身後恤典定下來大半,然後和重臣們討論起內地兵防的事情來了,其實內地兵防的廢弛,並不是朱載坖才發現了,已經是大明的頑疾了,其實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朝廷的兵力配置不合理,將大量的兵力都屯駐於九邊和京師,而原本應該承擔戰略預備隊作用的京營戰鬥力又下降的太快,導致的結果就是內地空虛。
內地衛所本就廢弛,即便是朱載坖要振作內地衛所,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完成的事情,而且現在軍餉已經成為大明財政的絕大部分開支,現在內外官軍已經超過八十萬,每歲所耗費的軍餉已經逼近一千萬元了,而朝廷的歲入不過兩千三百萬元,再加上製造軍器、戰船等的開支,朝廷每年歲入的一半都是用於養兵,對於朝廷來說,軍餉的開支過於龐大了。
即便是放到以冗官、冗兵而著稱的兩宋,現在大明的這個軍費開支也可以算的上非常之浩大了。
大量的軍餉開支已經影響了朝廷改善道路、興修水利等基礎設施營建的進度,對於朱載坖來說,現在是該對於大明官軍進行調整了,但是大明現在國土廣大,必須要維持一支相對數量的軍隊,才能夠保證對於各地的控製和抵禦外敵的入侵,這點是朱載坖的底線,不能因為要減少開支犧牲國防,這是行不通的。
對於大明官軍的人數,其實以大明的遼闊,八十萬官軍並不算多,但是問題是分布極為不均,現在九邊和京營、親軍諸位的官軍數量就已經高達五十八萬,剩下的三十萬官軍則分彆屯駐於大明的地方地方,北重南輕的局麵非常之明顯。
對於朱載坖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要調整官軍的布防,加強南方的兵防,適當的減少九邊的兵力,平衡南北和京師之間的兵力部署。
對於這個問題,張居正認為和祖製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因為大明的現實情況是朝廷之兵在北方,而朝廷的錢糧賦稅等主要來源卻在北方,之前大明朝廷的主要威脅也在北方,所以朝廷不得不在九邊興修邊牆,屯駐重兵,而對於內地和南方,就相對比較空虛,這並非一時一世的弊端,而是長久形成的弊端。
朱載坖當然知道這個弊端是朝廷經年所形成的,但是現在朱載坖不能坐視了,內地的兵防也要加強,朱載坖首先詢問戚繼光,現在九邊的駐軍是否足夠用?
對於這個問題,戚繼光認為現在九邊的兵力肯定是足夠用的,但是九邊兵力的配置其實是不合理的,現在九邊的重兵主要屯駐在薊遼和宣大兩個重兵集團,尤其是薊鎮和宣大三鎮,占了現在九邊駐軍的半數以上,薊鎮要屯駐重兵主要是為了保衛京師,因為之前庚戌之變,俺答直接寇邊,所以從嘉靖朝開始,朝廷就一直不斷的加強薊鎮,以保障京師的安全。
而對於宣大兵力雄厚,則是因為之前俺答主要的活動範圍就是宣大,所以為了防範土默特部,朝廷在宣大屯駐重兵,以保證北虜不能破口,但是現在朝廷的邊防線已經大大的向北推了,從開平、大寧到東勝,大明拓地千裡,全麵恢複了洪武時期的邊防線,對於大明來說,薊鎮、宣大都已經成為了內邊,邊防壓力不那麼大了,再在此處囤積重兵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戚繼光認為,朝廷未來的主要北部邊患其實是一東一西,及東北的土蠻部和西域、青藏,朝廷要調整九邊的兵力部署,壓縮九邊駐軍數量,減少九邊駐軍,可以壓縮一部分官軍的員額。
同時對於內地的兵防,戚繼光等大將們認為,看似內地有三十萬官軍,但是實際上水分很重,這三十萬官軍,除了駐防南京,還要駐防於大明各地,到底實際上有多少兵力,多少可用之兵,都是一個未知數。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