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趕緊說道:“陛下,尚不至於此啊!何談輕動兵戈!”
朱載坖冷笑了一聲說道:“朕看有些人現在兜裡有些銀子,又覺得自己能擺布朝廷了,他們有田,老子有權,他們有銀,老子有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種了大明的田土,豈有不納稅的道理,他們不納稅,朝廷拿什麼來治國,拿什麼來養兵?想要抗稅,先試試自己的脖子硬不硬再說!”
申時行被朱載坖說的愣住了,張居正趕緊出來說道:“陛下,驛傳銀的分派,還是由有司確定之後由陛下聖裁即可,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使得朝廷的驛傳正常運轉起來。”
這點確實是朱載坖要重視的問題,現在既然任命了李世達為提督郵政總署,就應該迅速將郵政總署運轉起來,使得朝廷的驛傳走上正軌,這點確實是朱載坖比較關注的,朱載坖認為凡事必先立法而後行之,要整頓朝廷的驛傳,首先就是要編撰郵驛則例,將郵驛規範化,一旦製定了條例,就必須嚴格執行,決不寬縱,對於任何違反朝廷郵驛條例的,都要予以嚴懲。
而對於郵政總署現在的任務,朱載坖認為主要是核定天下的驛站、急遞鋪和遞運所數量,還有相應的人員、牲畜數量,編製相應的預算,同時要優化驛站和急遞鋪、遞運所的位置,沿已經建成的直道設立驛站、急遞鋪和遞運所,同時配置相應的人員和牲畜。
至於驛卒、鋪兵的來源,朱載坖認為除了從民間招募之外,還要接受朝廷的退伍士卒們,他們畢竟有相應體能,有的也會騎術,同時作為士卒,他們更加明白軍機重事的份量,不敢輕易延誤文書傳遞,對於這些驛卒和鋪兵,也要提升待遇,刺激他們為朝廷快速的傳遞文書。
現在的鋪兵待遇普遍不足,根據之前各地的奏疏來看,鋪兵驛卒的工食銀普遍在七錢到一元之間,即便是東南富庶省份,鋪兵的收入也不過一元二錢,朱載坖認為鋪兵、驛卒承擔著為朝廷轉遞公文這樣的重任,豈可不優待?要提升鋪兵驛卒的待遇,增加口糧等實物配給,同時以鋪和驛站為單位,凡是一年之內沒有出現公文延遲的急遞鋪和驛站,要給予獎勵。
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增加郵政總署的收入,以保證驛傳係統能夠正常運行,按照朱載坖的上諭,民間的民信局接受郵政總署和所在地驛傳道的管理,還有就是朝廷的遞運所可以承接在驛傳道備案的民信局等貨物運輸,收取相應的費用,這樣收入都要由驛傳道收取,並且用於朝廷的驛傳開支。
之所以選擇遞運所來作為承接民間運輸,主要還是由於遞運所的作用,按照朝廷定製,遞運所原本的主要職能是負責運輸朝廷的各項物資,在原本的作用中,主要是運輸朝廷的各種本色物資,因為之前朝廷主要的賦稅都是本色,就需要運輸大量的糧秣或者其他征收來的物資,而遞運所主要就是負責這一事項的單位。
而隨著朝廷的賦役折色製度的推廣,不再需要將大量的本色物資轉運到京師,主要是以折色物資的形式上繳戶部,遞運所就比原來要輕鬆很多。按照朝廷定例,每所設置車輛不等,大車一輛,載米十石者,人夫三名,牛三頭,布袋十條。小車一輛,三石者,人夫一名,牛一頭。
除了陸路的車輛之外,還有水上的遞運所,按照相關的規定,也要配置相應的船隻和水夫,用以運送朝廷的各種物資,按照規定,如六百料者,每隻水夫十三名;五百料者,每隻水夫十二名。四百料者,每隻水夫十一名;三百料者,每隻水夫十名,這些遞運所本來是為了轉運朝廷的物資而準備的,但是現在平時不會有這麼龐大的本色物資調動。
但是朝廷又必須保持自己手中必須掌握一支可靠的運輸力量,朱載坖在和內閣商量了之後認為,遞運所不僅不能夠取消,反而要予以大加建設,朝野出資為遞運所添置重載車輛、牲畜和船隻,在平時,他們以承接民間的各種運輸業務,不僅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創造出一些利潤補貼驛傳係統,而在戰時或者其他特殊情形下,這些遞運所就要為朝廷服務,為朝廷運輸物資。
所以遞運所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大力支持,朱載坖命令內閣會同各個部門,按照地方的人口,商賈數量和要衝與否,設立相應的遞運所,保障在朝廷手中始終掌握著一支足夠的運輸力量可用。
在結束了廷議之後,朱載坖翻閱起太子朱翊釴從北直隸發回的奏疏,朱翊釴巡視了北直隸的各處,發現比之以前,北直隸的道路情況要好了許多,百姓生活條件也要好的多的,隨著朝廷投資的各種水利設施的興建,和新作物的推廣,老百姓至少不必麵帶饑色,一些百姓也會飼養一些牲畜家禽,棉花種植麵積也得到提高,種植棉花所得銀錢肯定是要比單純種糧食好的多的。
不過對於北直隸的驛傳,朱翊釴也確實感覺到不對,四麵八方的文書,都是要經過北直隸抵達京師的,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北直隸轄區內驛站、急遞鋪、遞運所極為密集,數量非常之多,地方州縣為了保證這些驛傳的正常運轉,已經是費儘了辦法,本身北直隸的財政狀況就並不好,留存錢糧極為有限,還要供養這些驛傳機構,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州縣困頓不已。
而原本還要南方各省的協濟銀兩,但是這些銀兩無論是數量還是時間往往都不能滿足北直隸驛傳的需求,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州縣為節省開支,儘可能裁減驛傳,隻要能夠維持驛傳的基本運作就行,同時巧立名目,再從百姓手中榨取銀子,或者乾脆讓驛卒、鋪兵包賠,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百姓民怨沸騰,驛卒、鋪兵逃亡。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