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居正的這個看法,朱載坖也不得不承認,朝廷當中支持淮鹽的官員,確實是以鹽課作為主要的理由,但是朱載坖很清楚,強行支持淮鹽,不但不能使得朝廷的鹽稅收入有保障,反而會使得朝廷和地方,主要是廣東、江西兩省之間的矛盾越發的激化。
實際上由於朝廷在淮粵之爭中持支持兩淮運司的態度,為了挽回損失,粵、贛兩地官商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抗爭浪潮,甚至有人挺而走險,以走私活動相威脅。朱載坖問道:“張師傅,行淮鹽和行廣鹽,於朝廷的鹽課,差距多大?”
這個問題其實龐尚鵬早就算過了,一旦在整個贛南行廣鹽的話,大概廣鹽會增加三十一萬引的銷量,而每引淮鹽和廣鹽在解入太倉鹽課上的差距大概在五到六錢之間,龐尚鵬認為在整個南贛行廣鹽,使得朝廷名義上的鹽稅損失是一十七萬餘元,這個數字確實是不小。
但是朱載坖並不是這麼看的,首先由於私鹽的橫行,使得現在淮鹽在贛南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銷路的,也就是說朝廷根本無法再贛南收取到本應有的鹽稅,但是行廣鹽之後,朝廷還是能夠從廣鹽之中抽分到一部分鹽稅的,所以實際上對於朝廷來說,行廣鹽之後,實際鹽稅反而是增加的。
而且朱載坖認為要改變朝廷和地方的鹽稅分配模式,增加朝廷對於其他鹽運司的課稅比例,保障朝廷的鹽稅收入。
之前戶部和總理鹽政衙門對於粵淮之爭也做了評價,戶部認為,繼續維持淮鹽在贛南銷售,是以完國課而消積引,所執議者,鹽法也!而贛南撫按官員欲將整個贛南行銷廣鹽,則是出於“以便小民而濟兵銅”的考慮,故所執議者,地方之利也。
在贛南行銷淮鹽有利於“完國課”,是朝廷利益之所在。贛南行銷廣鹽則有利於一粵、贛兩省“便小民”及“濟兵銅”,是地方利益之所在。戶部認為,兩邊的利益都需要平衡。
朱載坖認為,要調整朝廷和地方的財政收支,不僅僅是地方的收入,還有地方的開支,也都要予以厘清,之前的大明朝廷,那是相當的不做人,畢竟沒有建立起地方財政,而且在收錢的時候是都想收歸太倉,用錢的事情都想推給地方,這也就導致了地方和朝廷的財政矛盾,地方官府為了保證官府的正常運作,要麼隻能夠向百姓攤派,要麼就要和朝廷爭奪財政權,導致朝廷和地方官府之間矛盾重重。
朱載坖即位以來,在財政上實行的最大的改革,就是預算決算製,建立了地方財政,但是有關地方和朝廷的收入開支分配問題,還沒有能夠完全厘清,朱載坖認為,要借此次的整理鹽政,厘清朝廷和地方的財政關係。
朱載坖認為,海關、鈔關、鹽政這是屬於朝廷完全擁有的財政,與地方無涉,一分一厘都要解運太倉或者由朝廷命令支用,在商稅、田賦、徭役折銀等賦稅上,朝廷和地方實施分稅製,即留存起運製度,同時對於朝廷的官軍,朱載坖的軍餉,朱載坖也做了決定,官軍必須吃皇糧,也就是官軍的軍費、軍器、軍糧、食鹽、被裝等全部由朝廷保障,減輕地方官府的負擔。
當然,巡檢司等地方武裝仍舊由地方負責保障,受地方官府和朝廷的雙重指揮,地方州縣正印可以命令轄區內的巡檢司士卒,而朝廷設立的巡檢參將、遊擊等則是負責一定區域內的治安維護,,朱載坖要求張居正詳細的擬定朝廷和地方的權責,並且形成製度,昭告天下,朝廷和地方都要明確權責,這樣在大計的時候,才好明確責任,施以獎懲。
而在張居正和朱載坖商量這些事情的時候,內閣其他閣臣們也在積極的行動起來,張居正給他們所分派的任務,其用意是什麼,他們都很清楚,朱載坖對於最近的事情肯定是極為不滿的,所以才在張居正回閣理事之後命令張居正處理此事,可見朱載坖是極為不滿的,一旦朱載坖真的爆發的話,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閣臣們趕緊滅火的滅火,商議的商議,除了給自己的小弟們傳話之外,閣臣們之間也在相互商量起來,首先就是餘有丁和申時行的商量,因為他們一個負責兩浙運司,另一一個負責兩淮運司,這兩個運司都是大明鹽政中極為重要的運司,為朝廷貢獻了大筆的鹽稅。
而對於這兩個運司來說,行鹽上的紛爭也是不小的,兩浙運司和兩淮運司的爭端,主要是在蘇鬆常鎮和徽州府,這裡是大明的經濟重心,人口稠密,所需要的食鹽自然是極為大量的,這裡擁有廣闊的市場,而正好又處在兩淮和兩浙兩大運司之間,為了爭奪這片鹽區,兩淮和兩浙運司的口水仗打了大幾十年了。
從地理和人文上來說,蘇州、常州、鎮江、徽州、和江西的廣信這五府,由於和兩浙運司距離近,一向被兩浙運司視為禁臠,但是對於兩淮運司來說,也將這些地方視為自己的行鹽地,兩浙要在這五府行浙鹽,兩淮要行淮鹽,雙方的矛盾是極為尖銳的。
申時行和餘有丁於是開始商量此事,其實申時行本就是蘇州人,他很清楚,由於蘇州府和嘉興府地理相連,蘇州府一向是食浙鹽而非淮鹽的,所以申時行和餘有丁經過商量之後,蘇州、常州、鎮江三府,歸兩浙運司,徽州、廣信兩府,歸兩淮運司,但是由於徽州食浙鹽的時間久,允許浙鹽在徽州府額派四萬引浙鹽,但是浙鹽不準進江西。
而對於申時行來說,解決了和兩浙運司的爭端之後,兩淮運司的麻煩還沒有完呢。作為大明行鹽最廣的運司,兩淮運司所麵臨的問題是很多的,申時行必須一個一個的解決。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