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改製根本就沒有費多大的勁。
能賺錢的東西太多了。李察也沒搞什麼後世的招商大會啥啊。
直接讓學生們將詳細的合作規則,想辦法傳回了自己身後的各大家族。
對,你們沒看錯,就是合作規則,而不是代工規則。
李察作為一個生意人,對於“有錢一起賺”的規則了解的太透徹了。
如果真的讓這些世家代工,隻拿一成紅利,那麼送出九成紅利的他們,一個個都會變身成紅眼的餓狼。什麼事都能做的出。
就算礙於李元霸的惡名,他們也會鋌而走險。封建社會,找個替罪羊出來太簡單了。
他李元霸再凶,再惡,也殺不完全大唐做生意的人。
這對整個大唐的經濟來說,那也隻會是一場災難。
所以,李察也沒打算往死裡壓迫這些世家大族。
而是真正嚴格考慮後,做出了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合作規則。
規則其實也不麻煩。
第一“允許任何人生產學院裡的新發明。學院隻收紅利三成的專利費。”
第二“每月帶著三成紅利和賬本,來學院接受審核。一旦發現弄虛做假,取消合作資格。”
第三“任何一項產品的價格,由學院來定,大唐境內任何地方溢價不得超出學院定價的一倍。大唐境外隨意,你賣出天價,那是你自己的本事。”
第四“所有店鋪要做到待客如一,入門既是貴賓,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外族商人,不得擺出高人一等的態度。”
第五“學院每年評選優秀店鋪一百家,所有得到學院認可的店鋪,將獲得蓋有華王大印的褒獎書。”
這個消息一放出去,整個大唐的世家沸騰了,大唐皇家綜合學院頓時人山人海。
如此優厚的條件,沒有哪一個世家能忍得住。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大唐的工匠和農民沒有了真正的界限。
百姓亦工亦農成了大唐新的社會形態,大唐進入了經濟發展的繁榮時期。
而做完這一切的李察,沒幾天就帶兵出征吐蕃了。
將事情完全放手給了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這兩個對金融經濟特彆感興趣的親王。
從貞觀十年,李恪和李愔跟著李察學習開始算起,整整三年了。
這兩位王爺也真正成了可以獨擋一麵的金融經濟人才。
李察隻是提出了合作的規則,他們兩個就領著他們的學生,將李察的規劃就進行的完美無缺。
從合作方式的提出,到現在僅僅半年的世間。
學院裡已經有了皇帝李世民所說的幾十萬貫的經費。
大唐再也不是那個三年前為了兩萬貫戰馬靡費而發愁的大唐了。
同時也有了各國使臣在長安城受到的那種貴賓級待遇。
不但如此,隨著這半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
在兩位親王的指導下,存折,錢莊這兩樣東西即將應運而生。
就在前不久,吳王李恪、蜀王李愔親自登上華王府的大門,和他們的三叔李察討論存折,錢莊這兩樣東西。
李察看著兩個侃侃而談的侄子,嘴邊露出的是無比欣慰的微笑。
大唐終於進入了他想要看到的畫麵。
錢莊的出現,才是金融發展的真正開始。
有了錢莊,銀票還會遠嗎?借貸還會遠嗎?
有了借貸係統,做生意的就會越來越多,錢就會真正的流通起來。
等百姓都富有了,都可以讀書識字了,那麼消除世家和平民之間的界限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