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人滅宋之後,也先後扶持了兩個宋人皇帝。
他們是實行的是,以宋治宋的政策。
而金國人之所以如此做,不是他們善良,而是宋人太多,根本無法管理。
金國人在對遼作戰時,就沒有如此仁慈。他們在護步達崗之戰,出河店之戰中,消滅了幾十萬遼軍。
遼國元氣大傷,才招致最後的慘敗,直至滅亡。
潘小安拍手的速度變慢。他決定以雷電般奔襲。
他要放棄以往攻下一地,經營一地的打法。
消滅西夏軍主力,讓其國內沒有武裝力量,沒有皇帝將軍。
等四方之師蠢蠢欲動時,便是安國最好的機會。
“傳令大軍,明日出城。”
潘小安終於下定決心。他此次出征帶的不是步兵,他帶的是騎兵。
騎兵的優勢就在於一個快字。把騎兵困在城裡,優勢就成了劣勢。
潘小安也受後世城鎮繁茂的影響。其實,這個時期的西夏,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餘個州府。
人口最多時不過三百萬人。而受戰爭,氣候,食物等影響,平常時期不過二百萬人左右。
安國來此的士兵都有三十萬人,如此力量對比下,潘小安有什麼好怕的呢?
李仁孝敗走夏州府。任德敬追上了他。
“殿下,你沒事真是太好了。”
李仁孝苦笑。“任將軍,你看看咱們的騎兵,你還覺得好嗎?”
任德敬臉抽筋。
他的五千騎兵隻剩下千把人。李仁孝更慘些。他的一萬五千大軍,還剩了不到三千人。
這哪是打仗,這妥妥的送人頭。
“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還有二十一州府,還有百萬西夏男兒。區區安國人,有什麼可怕的?”
“但願吧”李仁孝並不樂觀。銀州府一戰,讓他覺得膽寒。
安國騎兵實在太過強悍。
李仁孝的頹喪,影響到任德敬。兩人一路無話,悶悶不樂的向夏州城趕去。
夏州守將拓跋利,是西夏貴族。他們與皇室關係緊密,深受李乾順信賴。
接到李仁孝到了城下的消息,拓跋利飛快跑出來迎接。
隻是,他看到這殘兵敗將,心裡高燃的熱情,慢慢冷卻下來。
“殿下,你們這是?”
“拓跋將軍,休要多問。先讓我們進城再說。”
拓跋利不喜任德敬。但任德敬官職大,他也隻能聽從。
“拓跋將軍,你趕快派出哨探,前去打探銀州府的消息。
你命令士兵,加強夏州城的防禦。防止敵人前來攻城。”
任德敬不客氣的下命令,讓拓跋利心生不滿。
“你們丟失了銀州城,跑到我這裡耍什麼威風?”
但敵人是否真的如此強大,也讓拓跋利好奇起來。
大軍經過一日休整,潘小安便決定繼續出兵。
如此多的士兵,每一日的消耗,都是巨大的。速戰速決,才是取勝之道。
潘小安知道了,戰敗逃跑的人是西夏太子李仁孝。
潘小安便命令盧俊義前去追趕。他讓盧俊義追著李仁孝打。
李仁孝逃到哪裡,他們就追到哪裡。不要給這個太子,任何喘息的機會。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