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太子嬪呂氏處
時年12歲的朱允炆推門而入,在見到自己的母親後,行禮開口說道:“母妃,孩兒回來了。”
呂氏停下手中繡花的動作開口說道:“允炆,今天給你皇爺爺請安了嗎?”
朱允炆弱弱的語氣回答道:“孩兒,孩兒並未見到皇爺爺,孩兒去的時候,皇爺爺並未在武英殿中。”
呂氏瞳孔微睜,老爺子並未在武英殿,那會去哪裡?皇後娘娘那裡?可自己去皇後娘娘那裡請安的時候,老爺子還在早朝呢。
一念至此,呂氏遂喚貼身侍女,耳旁說了幾句話之後,接著對朱允炆說道:“允炆,那沒事。今天的為政篇背誦得怎麼樣了?”
朱允炆點了點頭,這為政乃是論語為政篇,主要講述孔夫子對於政事上的論述,自己可是用了三天的時間才給它背下來的。
呂氏見此,臉上也開心了起來,她之所以這樣嚴格要求允炆,她還不是希望允炆能成大才,能成為大明的皇太孫。
“嗯,允炆做得不錯,你要記得,你唯有好好的讀書,孝敬好你的皇爺爺,你才能入你皇爺爺的眼,才能比得過你的大哥,知道了嗎?”
朱允炆點了點頭,十多年了,他對他所謂的大哥一點印象都沒有,見都沒有見過,他實在想不通自己的母妃為啥要拿自己與自己的大哥比。
至於自己為啥不說自己不想與大哥爭什麼等類似的話,他自己以前就有說過,隻不過得來的卻是自己的母妃的謾罵。等自己稍微懂事了,也就沒有再說類似的話,免得自己還要被母妃罵。
呂氏見此,心裡甚是欣慰,允炆這孩子終究還是長大了,懂得為娘的苦衷。放心吧,允炆,為娘一定能撫你上大明的皇太孫,乃至於大明的皇帝的。
“嗯,好。允炆啊,下午你還有課,這會兒就去吃午膳去吧。”
朱允炆點了點頭,口頭稱是,行完禮之後,遂轉身離去。
小半個時辰之後,呂氏那名貼身侍女回來,並在其耳旁說了一句話之後,呂氏就讓其退了出去。
“哼,這朱雄英是你們的孫子,允炆就不是你們的孫子嗎?”呂氏心裡想著。
……
城外,朱雄英處
朱元璋在朱雄英的解答下,已經對丞相製度產生了厭惡,已經下定決心想要罷黜丞相製度。
既然丞相製度擺脫不了被罷黜的命運,那麼就剩一個問題了,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在使用相權,又或者說不生成一個新的相權的條件下,新的製度能減少皇帝身上的重擔。
朱雄英聽完朱元璋的疑惑之後,就陷入了沉思。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走向,自己的皇爺爺在廢除丞相製度,後麵的永樂皇帝就創建了內閣製度,幫忙處理朝廷政務。
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這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形成了黨派爭鬥,儼然成了另一個的丞相製度。
其實這內閣製度是古代封建王朝轉為現代文化社會的過渡品,其製度體係還是可以使用的,頂多就是該如何限製它,使其成為一個製度,一個大明文武不可觸碰的紅線。
按照大明初期的內閣製度,是安排一些無品無級或者六七品文官的,那麼就在此基礎上添加限製條件。嗯~,任期製就不錯,讓每個內閣大臣的任期就四五年或者五六年,時間一到就換人。
一念至此,朱雄英開口建議道:“皇爺爺,孫兒愚見,我們不如以內閣製代之。”
朱元璋聞言有些疑惑,什麼是內閣製?這內閣製度能避免成為另一個丞相製度?故而詢問道:“大孫,跟皇爺爺說一下,這內閣製是什麼?若是可以的話,皇爺爺可以答應大孫一件事。”
皇後馬氏就靜靜地看著爺孫倆的“君臣對奏”,在聽到朱元璋允諾大孫一個事情的時候,皇後馬氏開口提醒道:“重八,你太寵大孫兒了。”
朱元璋聞言一愣,咱寵大孫怎麼了?咱不寵大孫,難道要寵誰?允炆?那孩子太懦弱了,又不是咱考慮的皇儲人選。至於允熥這孩子,這孩子將來是要輔佐其大哥的,到時候自然會有大孫的賞賜。
“妹子,後宮不得乾政,這事是咱倆之前說好的。咱現在就當做是君臣對奏,皇帝采納了臣子的計策,皇帝自然要有所獎賞的嘛。”
皇後馬氏見自己的丈夫如此這樣說,她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朱雄英見場麵有些冷場,趕緊轉移話題道:“皇爺爺,這內閣製就是由朝中大臣,或者說是其它品級官員組成的協助皇爺爺處理政務的機構。
但是呢,在孫兒看來,如此這樣做的話,這內閣無疑又是一個丞相,隻不過從原本的左右丞相變成了五六位內閣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