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再打擊投機倒把,個體戶都被國家認可,普羅大眾在短時間裡也還是無法接受。
多數人仍認為小生意就是不務正業,做小生意的人都沒有正事兒,走的是旁門左道,不會長久。
這一點秦小妹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她重生一回,知道哪怕再過三十年、四十年,即便隨社會發展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工作崗位,人們對考公考編、鐵飯碗依舊抱有近乎狂熱的執念。
好像不端上鐵飯碗,吃不上國家飯,都不能叫做有工作,隻能叫打工仔,哪怕月薪可觀也仍低人一頭。
這一點在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王大娘、方桂華等人沒有成為工人的機會,否則哪怕是臨時工也比小攤販要體麵些。
老於家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人,種田就為把田種好,現在做豆腐也是儘心儘力。
可這畢竟是大溪溝村,他們能留下做十天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可之後呢?還是得有個自己的活計乾著才安心。
和大溪溝村的社員們一樣由隊長領著全村奔小康?鎬頭村估計難以實現。
於老大對自己村裡的情況了如指掌,明白那一盤散沙短時間內是聚不起來的,還不如咬咬牙自己乾!
掙錢嘛,不寒磣,小攤販咋了?都是勞動,靠自己的雙手吃飯,被看不起也不耽擱掙錢買肉吃。
都是一家人,於老大也不扭捏,他作為代表找上妹子,言明自己一家也想上城裡擺攤試試,萬一能行,家裡多個進項,一大家子也多條活路。
“我們商量過了,做小吃不錯,你們賣豆乾豆腐,我們就賣擀麵條,澆上熱鹵子,一絕!”於老大豎起大拇指,看得出來他對自己的手藝非常驕傲。
錢大娘麵條擀的好,這在村子裡是出名的,她的手藝都是從娘家學來的,娘家的哥哥嫂子自然也不差。
雖說麵條哪兒都有賣的,可老於家的麵條做的實在好,就像大溪溝村的豆腐一樣,同樣是豆腐,做的好便能成特色,彆說沒準兒還真能行。
那大街上擺攤的多了去了,沒道理自己家的人不能去,錢大娘一聽哥哥能抹下臉去支攤子,隻有支持的。
鍋裡咕嚕嚕嚕鹵著豆乾兒和雞蛋,兄妹倆就坐在灶門前兒商量擺攤的細節,秦小妹也湊熱鬨聽了一耳朵。
就聽於老大正在煩心擺攤的家夥什兒。
他家裡是有板車的,可一家人在城裡沒有落腳地,想想每天都要拉著鍋碗瓢盆和一應食材在公社和村子之間來回,就覺得頭皮發麻。
雖然錢大娘表示東西儘可以放在慶春的老丈人家裡,可於老大還是搖頭。
“說的簡單,要支攤子需要的東西可繁瑣了,光是一輛板車就夠嗆能塞進院兒裡,更彆說還有彆的,不妥不妥~”潛意識裡並不想麻煩人,於老大還想再尋思尋思,最好找個兩全的法子出來。
在公社沒有落腳點是最大的不便。
老錢家還好,錢大娘是要和親家母聯手擺攤子的,自然一應物什都堆在老陳家院子裡,方便取用。
可老陳家的地方也有限,公社房屋密集,他家能有個單獨的小院兒不知道招了多少街坊鄰居紅眼,就那點地方,還沒老錢家二分之一大呢。
“這要有個多功能小吃車就好了。”秦小妹是未來人,她聽了舅舅的話第一反應就是安排多功能小吃車。
老於家的問題不算什麼,一個多功能小吃車就能一站式解決。
正想著手搓小吃車的可能性,秦小妹沒意識到自己把心裡話給說了出來,錢大娘向來在意閨女的意見和看法,當即問道:“啥是小吃車啊?”
“········”
不知道該怎麼和舅舅他們解釋,秦小妹硬著頭皮儘量描述。
“就是····嗯·····集經營、運輸、存儲為一體的多功能車,專門做小吃的。
裡頭設有雜物收納櫃,還有地方可以放鍋灶、擱水桶,支攤兒方便,停在哪裡擺在哪裡,收攤兒更方便,起步就走·····”
秦小妹說不下去了,對麵兄妹的眼睛瞪的老大,明顯受到了不小的文化衝擊。
雖然二人都按住性子沒有打斷秦小妹說話,可很明顯,他們心中的疑惑非常多。
等秦小妹不說話了,於老大幾乎緊接著她話茬道:“這這這!外頭都發展成這樣了!這啥····嗯····多功能小車擱哪兒定做?要多少錢?怕是不便宜吧。”
“真好。”錢大娘也滿臉憧憬,“有這樣一個小車不僅收攤支攤方便,東西也不雜亂,實在太便利了!”
畢竟是三十年後的產物,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能不便利嘛?
彆看秦小妹說的頭頭是道,可她隻見過豬跑,實則並沒吃過豬肉。
要做····也不是不行,她倒是不怕失敗,可就怕做出個四不像來,派不上用場,幫不上忙。
“我····我也是看芬蘭信上寫過,滬市那邊兒擺攤就有這樣的小吃車,我們這邊兒還沒見過呢。”秦小妹扯了個慌,臉都紅了。
好在舅舅和母親信任她,並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隻是語氣中的失落明顯。
“那怪不得了,人滬市是啥地方?一等一的大城市!自然就連擺攤的東西也是頂頂好的,咱這小地方比不上,想買也沒地兒買去。”於老大摸摸頭,麵露可惜。
錢大娘和哥哥的關注點卻不一樣,“在滬市擺攤兒這麼掙錢呐?那小吃車聽著可不便宜,賣小吃那點兒利潤·····”
這時候擺攤跟三十年以後擺攤經營理念完全不同,主打的就是一個物美價廉,薄利多銷。
同樣一碗麵,飯店收五毛,攤兒上頂多賣三毛,還得口味好分量足,否則肯定存活不下來。
如後世那般地攤上買杯飲料比門店裡還貴的情況,是絕不可能發生在今時今日的。
一想到同樣是擺攤賣小吃,滬市的小攤販竟然那麼掙錢,都整上多功能小車了,兄妹倆很快從無法實現小吃車的失落中緩過來,複又鼓起勁兒,相互鼓勵。
“咱差哪兒了?勤勞不差、品質不差,頂多差點兒運氣,沒投生在滬市這樣的大城市。不過沒關係!隻要努力,等攢夠錢在公社租間小房,也不比小吃車差哪兒!”
都是想得開,善於苦中作樂的人,兄妹倆很快又熱熱鬨鬨的商量起來,直到錢木匠和老父親回來吃晚飯。
喜歡重回七零,不做棄婦請大家收藏:()重回七零,不做棄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