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動蕩時期,唐玄宗在762年離世,緊接著唐肅宗在宮廷的政變中憂慮過度而逝。皇位隨後由唐肅宗之子李豫繼承,也就是我們所知的唐代宗。
到了765年,曾在安史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河北副元帥仆固懷恩,因自恃戰功卓越而對朝廷的封賞感到不滿,從而萌生了叛唐的念頭。他巧妙地聯係了吐蕃和回紇,謊稱大唐名將郭子儀已遭不測,並鼓動他們出兵反唐。由於吐蕃和回紇長期以來對郭子儀的威名心存敬畏,故而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他們欣然接受了仆固懷恩的提議,迅速調集兵馬向大唐的腹地進發。
十月初,吐蕃和回紇的聯軍已經兵臨長安北麵的涇陽城下,長安的安危岌岌可危。宦官魚朝恩,這位在兩年前就曾勸唐代宗逃離長安的老臣,再次提出了同樣的建議。然而,在朝中眾臣的堅決反對下,唐代宗決定派遣郭子儀領軍抵禦外敵。
郭子儀接到命令後,火速趕往涇陽。麵對兵力不足的困境,他一方麵命將士們加固防禦工事,另一方麵則派出探子深入敵後,收集情報。
不幸的是,仆固懷恩在進軍途中因病身亡。這一變故使得原本團結一致的吐蕃和回紇聯軍陷入了分裂。他們各自為戰,不再聽從對方的指揮。
這一重要情報令郭子儀喜出望外。他意識到,如果采取堅守的策略,很難抵擋強大的敵軍。於是,他決定利用這一機會,分化敵軍。他回想起在安史之亂中,回紇將領藥葛羅曾與他並肩作戰,彼此間有著一定的交情。於是,他派遣部將李光纘等人前往回紇軍營,與藥葛羅進行交涉。
李光瓚麵對著回紇的將領藥葛羅,語氣堅定地說:“我此次前來,是郭令公特使,他派我來問詢將軍,回紇與大唐曆來交好,為何今日要聽信讒言,對我大唐發起攻擊?”
藥葛羅聽到“郭令公”三字,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疑惑地問道:“郭令公?他還活著?他現在在哪裡?”
李光瓚平靜地回答:“郭令公此刻就在涇陽,他親自指揮防禦,以保我大唐疆土。”
藥葛羅聽後,顯然難以置信,他皺眉道:“仆固懷恩曾對我說,郭令公已不在人世。我如何能信你之言?”
李光瓚微微一笑,道:“郭令公的確健在,若將軍不信,我可安排你們相見。”
回到軍營,李光瓚向郭子儀詳細彙報了與藥葛羅的對話。郭子儀聽後,沉思片刻,道:“如今形勢對我大唐不利,若要以武力爭勝,實非易事。回紇與我大唐關係深厚,若我親自前往,或能化乾戈為玉帛。”
將領們聽後,紛紛表示讚同,但又不免為郭子儀的安危擔憂。有人提議郭子儀帶領五百精銳騎兵同往,但郭子儀搖頭拒絕,他說:“隻帶幾名親信即可。”
就在郭子儀準備上馬出發之際,他的兒子郭曦匆匆趕來,他焦急地拉住郭子儀的馬韁,勸阻道:“父親,您是大唐的支柱,怎能輕易涉險?那些回紇人如虎似狼,萬一有個閃失……”
郭子儀深思熟慮後回應說:“我們兵力不足,若與回紇硬拚,結果堪憂。屆時,我父子生命尚難保全,更遑論國家安危。我此去,意在坦誠交涉。若回紇願退兵,則可避免戰亂,甚至共禦吐蕃,此乃國家之幸。即便我遭遇不測,爾等亦當堅守,保衛國家。”
說罷,郭子儀率領數名騎兵直奔回紇軍營。臨近時,騎兵們依令齊聲高呼:“郭令公至!郭令公至!”回紇士兵聞訊,慌忙向藥葛羅報告。藥葛羅震驚之下,即刻命士兵準備迎敵。
郭子儀在離回紇軍營不遠的地方,果斷地將槍擲地,鎧甲脫下,策馬前行。藥葛羅與眾將領見到郭子儀真容,無不驚呼:“此乃郭令公!”隨後,紛紛上前迎接。
郭子儀對藥葛羅直言不諱:“回紇曾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大唐亦給予厚報。今何故背信棄義,助仆固懷恩反叛?我今日至此,隻願雙方罷兵言和。我孤身前來,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若欲殺我,隨時可動手。然我即便身死,部下亦會奮力抵抗,不讓爾等前進一步!”
藥葛羅羞愧難當,回應道:“令公此言,實令我等無地自容。縱有千般膽識,亦不敢傷令公分毫。若非仆固懷恩讒言,言稱大唐皇帝與令公皆已仙逝,我等豈敢至此?今知皇帝仍在長安,令公親守此地,我等豈敢與您為敵?”
郭子儀對藥葛羅的回答頗為滿意,進而提出:“吐蕃不顧與唐朝之親緣,肆意侵擾邊境,掠奪財物。我身為大唐將領,誓要驅逐之。若回紇能助我擊退吐蕃,所掠財物儘歸爾等。”
藥葛羅深感愧疚地說:“我們被仆固懷恩蒙蔽,對令公和大唐不敬,我們願意將功補過,與令公攜手共抗吐蕃。”
回紇的將士們聽聞此言,紛紛向郭子儀和藥葛羅聚攏過來,想要表達他們的誠意。郭子儀的隨從們擔心會有變故,悄然靠近,準備保護。然而,郭子儀卻輕輕揮手,示意他們退下,他信任地轉向藥葛羅,示意他取酒。
藥葛羅的仆人迅速為郭子儀和藥葛羅斟滿美酒。郭子儀端起酒杯,將其高舉過頭頂,隨後將酒灑向地麵,莊嚴宣誓:“願大唐天子萬壽無疆!願回紇可汗福壽雙全!自此刻起,若有人違背盟約,願他遭受天譴,死無葬身之地。”
藥葛羅也緊隨其後,灑酒發誓,表示雙方的誠意和決心。在眾將士的見證下,雙方鄭重其事地簽訂了和約。
消息傳至吐蕃將領耳中,他們擔心唐軍與回紇聯手夾擊,形勢不妙,於是連夜撤軍,逃離了邊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