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複一來,三言兩語,李淵就被哄得高高興興的。
李複讓內侍去匠作監傳話,要讓匠作監弄個金製的小茶壺送到大安宮這邊來。
不要做的太大,要能放在手裡把玩的那種。
這叫什麼?
這叫“把把壺”。
就取這個好寓意。
也就隻能這樣了,李淵手裡拿個手把壺,也不能給其他三家,送什麼蘇打水,特侖蘇啥的。
上哪兒弄去。
倒是xx樹葉,可以搞一搞。
反正都是泡的茶水嘛,又不是沒有茶葉。
考慮到老頭兒打麻將時候的激動勁兒,用金子來做最合適,用個玉石的,放手上的確是可以盤。
但是這玩意兒就跟玉石的象棋是一個道理,玩到激動的時候,手上沒個準。
做了也是浪費。
“叔,您信佛嗎?”李複好奇問道。
“信佛?”李淵疑惑了一下,隨後笑著回應:“信,也不信。”
“怎麼說?”李複來了興致。
原本是因為大興善寺的事情,想要聽聽李淵的意見,所以才有這麼一問的。
“當年太穆皇後病重,我求遍了漫天神佛,但凡有一尊佛,應了我的訴求,我也就信了。”李淵感慨著。
若是太穆皇後在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麵了?
“若是世上真有佛的話,那我將來死後,可就要下地獄了。”
“可彆胡說。”李複反駁說道:“叔,您建立了大唐,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戰亂紛爭,這可是大功德啊。”
李淵搖了搖頭。
“你隻是看到了作為皇帝之後的我。”李淵說道:“年輕的那陣,為了支撐起唐國公府,也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有好有壞吧。”
李淵十分釋然。
“大業年間,隋煬帝行事荒唐,為了自保,你叔我,可也是做了不少荒唐事應和隋煬帝。”李淵說道。
“你知道京觀嗎?大業十一年的時候,毋端兒聚眾起義,我領兵平亂,殺了很多起義軍,築屍成京觀,還給隋煬帝進獻鷹犬,這才得以晉升。”
“若是有佛,我殺過這麼多人,在隋煬帝在位時期,助紂為虐,往後又能有什麼好下場呢?”
或許,膝下兒子不和,也是一種報應吧。
“但是如果當初不這麼做,恐怕就沒有唐國公府了吧。”李複說道:“大業年間因為流言的事情,隋煬帝殺了不少姓李的人。”
“自保是根本,但是後來,也未嘗沒有臥薪嘗膽,建功立業的野心呐,如果沒有野心,又哪裡來的今日李家的天下。”
李淵當著自己的這個侄兒的麵,也不避諱什麼,反正這些事,都是事實。
“長安城裡的百姓,大多數,都信佛,去寺廟中,燒香拜佛。”李複說道:“寺廟的香火,一個比一個旺盛。”
“小侄在長安城外,也見到過一些佃戶,他們是為寺廟種地的。”
“這說明,那些寺廟的名下,有不少土地田產。”
李淵認真聽著。
“不稀奇,有的人為了禮佛,心甘情願的奉上家產,包括賴以生存的土地。”
“勳貴們更是如此,大多數人禮佛,就是為了求一個心中平靜,就比如說我,殺了很多人之後,也會禮佛,以求贖罪。”
“有所欲,有所求,才會舍得拿出東西,財貨也好,信奉也罷,都是給自己的內心去求一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