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來如此,也不代表這就是對的啊。”李複蹙眉:“叔,小侄就是不明白,佛寺為什麼要給給他們免稅。”
“哪怕是香火錢,也是很大的一筆收入,足夠維持寺廟了,甚至,還能有不少結餘,他們的日子,過的比普通百姓都要富裕。”
“這個問題朝廷不解決,就這麼持續下去,那出家的人,怕不是會越來越多。”李複說道:“因為出家有好處啊。”
“隻需要誦經敲鐘,焚香禮佛,基本上就能衣食無憂了,用不著頂著炎炎烈日在地裡勞作,自有他們一口飯吃。”
“二哥說,書上記載,北周時期,僧尼便有三百萬人了。”
“這還僅僅隻是有朝廷記錄在冊的僧尼。”
“一些寺廟裡隱匿的僧尼,沒有被記錄在冊的,恐怕也不在少數了。”
“眼下大唐的僧尼,不知道有多少。”李複琢磨著:“假設,假設後續僧尼也發展到了北周時期,三百萬人。”
“畢竟大唐如今四海承平,盛世之兆初顯,人多,寺廟多,寺廟多了僧尼多,這不稀奇。”
“咱們就做個假設來算賬。”
李淵點頭。
“恩,好,既然聊到這個話題了,閒來無事,合計合計也成。”
李淵見多識廣,對於李複所說的那些,心裡都有數,而且,他這麼大歲數了,什麼沒見過?
前隋時候,大興善寺就已經是現如今的大興善寺了。
所以,其名下有田產,寺廟有不菲的財產,在李淵看來,一點都不稀奇了,不至於像李複這般,大驚小怪的。
“長安西市,米價一鬥十五文,寺廟底下的佃戶交租,八文足矣。”
“寺廟免稅,佃戶自然輕鬆,但是朝廷少了的這一塊稅收的缺口,如何補?朝廷缺錢了,就會想辦法從其他農戶身上征收,當初朝廷決定出兵打突厥的時候,就合計過,加租的事情,隻是被駁回了,都知道普通百姓不容易。”
“但是朝廷一有大事要動用國庫的時候,朝廷也不容易。”
李淵認同地點頭。
“假如說,朝廷真的通過了加租的提議,從普通百姓身上多征收,那結果就是,普通農戶更會爭著將名下的田產掛到寺廟名下,或者是免稅的官員勳貴名下。”
李淵蹙眉,倒吸一口涼氣。
“我倒是想起來,武德三年戶部奏報,長安城附近許多田地,都成了佛田了.......”
“寺廟收佃戶,鑽律法的空子,農戶帶著地契出家,用不了幾天,再還俗。”李複說道:“不說其他地方,長安城周圍可就有不少都是這麼乾的。”
“小侄不住在長安城內,在城外莊子上住著,反而更容易聽說這些事情。”
李淵感慨。
“說的也是,身處在宮中,雖然人就在長安城中,可是諸多消息,反而備受蒙蔽,懷仁啊,其實,很多事情,就算是做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反而聽不到,見不到的。”
“所以,這件事還是二哥帶著高明親自走了一趟,才牽扯出來的。”李複笑了笑:“不然,朝廷稅收,這麼大的一個空子,得是多少損失。”
“另外,咱們假設的這筆賬,還沒算完呢。”李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