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獻走上樓梯,來到飛廬層的樓閣,還未進門,餘光掃見桅杆旁插著的軍旗,忽然神色一變。
他伸出手掌感受著,瞳孔中倒映著軍旗迎風擺動的畫麵。
“西南風?”
夏侯獻嘀咕一句,踏踏踏地走下樓梯,來到舷梯處,對身旁的傳令兵道:“召眾將來中軍大帳議事。”
“郎君?”諸葛靈提著裙擺快步跟上。
夏侯獻頭也沒回,大步離去。
不多時,王基、王濬、陸抗、夏侯績以及一眾相府掛參軍之職的人員全部到場。
夏侯獻看向眾將,直入主題:
“諸位,大江風向變化莫測,但總體是有跡可循。我軍自進軍以來江上大抵是西北風或東北風。”
“但初春以後,刮南風的日子會越來越多,這正是孤在等待的戰機。”
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是出自荊州軍,所以很快便明白了夏侯獻的用意。
大江出川經過南郡一直到巴丘,大體都是西北—東南走向,如果說魏軍此役的重點是荊州上遊,自然是西北風最為有利。
而在大江經過洞庭湖後,會突然改道向東北方向流去。
這時候,誰占據西南,便可借西南風之勢占儘優勢。
於是眾將紛紛附和,巴丘之後直到夏口再無險要,除非吳軍寄希望於江麵遭遇戰的勝利,否則隻能退守夏口。
而夏口、武昌還有魏軍兩路大軍,到時分進合擊,勝勢就在眼前。
“孤還有一事,想與諸位商議。”
夏侯獻道:“孤以為,荊南三郡短時間內難以消化,若是不能在大江上擊破吳國水軍,三郡則不可久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而且,原本司馬昭部的任務就是牽製衡陽、長沙兩郡的援兵,如今巴丘既得,已無憂慮,不如令司馬昭順湘水北上,經由洞庭趕來巴丘與我軍彙合,以壯軍勢。”
“可行。”
王基率先表態:“司馬刺史今日的戰報中曾言,他部於長沙等地斬獲吳軍諸多戰船,而杜將軍手下亦有精銳水軍,前來助戰,多有裨益。”
夏侯獻點點頭,看向陸抗、王濬等人:“你們覺得如何?”
見眾人沒有異議,隨即下令:“諸將速軍準備,明日進駐巴丘。”
“喏。”
第二日,魏國水軍浩浩蕩蕩開赴巴丘。
夏侯獻腳不沾地,下了船就帶著鐘會、裴秀二人視察巴丘地形和水文。
他們登上閱軍樓,看向浩渺的江麵,大江到了巴丘山前呈“v”字型轉向,另一端則是西南—東北向的洞庭水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