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這些日常的活動,可爭議大、雖然容忍但受歧視,萬曆年間,餘姚縣對部分女商增加了‘婦市稅’。”
“這麼說來,在底層的百姓家中中,女性產生的價值並不比男性少多少,是不是可以總結為:禮法禁止而民生必需?”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劉宗周和畢自嚴兩人渾身一震,群臣也是神色複雜的跟著恭賀了一聲。
他們似乎已經明白皇帝或許是想提升女性的地位了。
但這事兒可不是廢除讀書人特權、廢除科舉、各種惠民政令,而是對一億以上的男性發起挑戰,哪怕是對女性友好,有女性支持,但這個社會男性掌控著絕對力量。
沒看到這事兒的正主秦良玉都沉默不語嗎?
因為她很清楚,這事兒的壓力和輿論太大了,會引發動蕩的。
什麼?你說大軍鎮壓?
那些軍士有沒有妻子?讓自己的妻子在外拋頭露麵、壓自己一頭,你讓他們怎麼想?
沒當場嘩變就不錯了,還想鎮壓?
看著眾人的神色,崇禎沉聲道:“沒錯,如你們所想,朕的確是想提升女性的地位,主要是有兩方麵的考慮,朕分析完後你們自己衡量。
畢愛卿,你是戶部尚書,掌管天下人口賦稅,你知曉曆朝曆代人口為什麼無法快速增長嗎?”
“兩方麵原因,一是戰亂,王朝末期戰亂四起,百姓死亡快速增加,數年的動蕩可能有一兩成人口死亡;
二是窮困,中期土地兼並,百姓耕地減少,食不果腹,自己都活不了自然也就不敢生子。
每個王朝都是這麼循環,所以人口才沒有快速增加。”
“對,但是沒有說全!”
崇禎搖了搖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男女比例失衡,《漢書·地理誌》記載漢代男女比例一點二比一點一,《通典》記開元年間記載比例為一點一比一點零五,
南宋《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一點三比一點一五,我大明洪武年間數據是一點五比一點二。
男女比例失衡極其嚴重,以至於光棍極多。
《鹽鐵論》載‘貧者無立錐,老而無妻’、《舊唐書》記載‘軍中多鰥夫’,
《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數十男爭娶一婦’、《歙縣誌》記載‘四男共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一是彩禮和嫁妝過高,江西聘財需田十畝,貧農終身難娶;
二是重男輕女,溺嬰極多,《東坡誌林》記載宋代‘閩人生子三,則殺其一,女嬰為主’。
諸位,男女比例失衡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