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完都笑起來。
緊接著,翟泰豐同誌就此屆評獎工作發表了意見,最重要的就是討論《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獎方案》初稿。
初稿內容就擺在每一個成員的桌子上。
方明華已經看過,讓他感興趣的是其中有這麼一條:
在20部篇目外,任何一名評委在有其他兩名評委附議的前提下,有權提出其它作品供評委會閱讀,以保證不遺漏值得關注的作品!
這一條有意思啊
也就是說,在這111部作品中,即便當初沒有進入讀書班初評的20部作品範圍,現在隻要有三位評委提名,就可以直接進入評委會的討論名單,和那20部作品一起,角逐茅盾獎!
這個權力夠大的。
當然,方案初稿方明華沒啥意見,在在的好多都是參加過第二第三屆茅盾獎的評委,經驗豐富,自己初來乍到,還是低調好。
整整一天都是討論這個方案,到了下午討論結束,大家的意見交給評委辦公室,以便修改。
第二天繼續開會,這次評委會辦公室111部參評作品名單以及經過讀書班初評後的二十部小說的名錄。
方明華拿起目錄仔細看著。
《白鹿原》赫然在內!
《戰爭和人》也在!
“《白門柳》也在!”
竟然沒有那部獲獎的《騷動之秋》!
也就是說,《騷動之秋》並沒有進入初評的20部大名單裡,是後麵有人推薦補上去的?
再看看其他20部名單裡的作品:
《曾國藩》《雍正皇帝》《商界》《世紀貴族》.竟然還有王濛的《活動變人形》!
哎呦王濛的作品也最終也被刷下!
方明華看完初評的20部小說名單,微微有些失望。
曆史上,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公布的四部獲獎作品,都是都集中在傳統現實主義和傳統曆史小說中,而新曆史主義和先鋒小說則全軍覆沒!
單從這個20部大名單裡,後兩類小說入圍的也很少。
賈平娃的《廢都》就不說了吧,爭議比較大。
那格非寫的《邊緣》呢?王安依的《紀實與虛構》呢?劉恒的《逍遙頌》呢?
蘇童的《米》呢?劉震雲的《故鄉天下黃花》呢?張煒的《九月寓言》呢?
還有,餘樺的《活著》呢?!
這幾年的火書,竟然連20部的大名單都沒進去!
臥槽!
這這
實在有失公允了吧?!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