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書吏!
夜深人靜,燈火闌珊
漢安軍大帳中,單颺給文呈說了很多東西。
其中透露出來的世家之貪婪、軍閥們之陰狠,可以說是到了喪儘天良、喪心病狂的程度!
這讓長在人人相對平等社會的文呈,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憤怒是軟弱者的懦弱,文呈並不需要這種情緒。
~~~~
單颺告訴文呈造成這些羌人叛亂的起因,既有朝廷枉顧羌人生死、各級官府私自增加稅賦過重;
使得原本就艱難求生的義從胡,不得不反歸順了朝廷的羌人)的因素;
也有朝廷施政不當,使得羌人、以及涼州、三輔地區的漢人,對朝廷極為怨恨的緣故。
這些東西,文呈倒是做足了前期調查工作,因此,文呈知道羌人叛亂的前因後果。
最主要的,還是源自西漢、東漢兩屆朝廷用人不當、吏治腐敗、貪腐橫行。
涼州無論哪任刺史,就沒有一個好東西,都是橫征暴斂、欺男霸女的貨色。
~~~~
進入東漢以後,西羌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嚴重。
主要還是受朝廷內鬥,政策沒有延續性,加上用人不當、一拍腦袋隨意施政,造成邊郡漢人、羌人極為痛恨大漢朝廷。
羌族內部,部落眾多。
今天你歸順朝廷,他反;明天他歸順,咱們接著乾!
誓要將偉大的造反事業,進行到底。
你來我往潮起潮落,好不熱鬨…
此後五十年間,羌人或降或叛,從來沒有消停。
東漢朝廷,前後任命了九任護羌校尉,管理西羌事務。
但隻有第二任校尉竇林,第五任校尉鄧訓(兩人皆為外戚),采取了正確的民族策略,恩威並用,羌人信服。
其餘的那七任校尉,實行的都是強硬的大漢族主義策略,隨意欺壓羌人!
這些護羌校尉們,甚至為了建立所謂的軍功,故意去挑起事端,激怒羌人反叛。
——這是人乾的事兒麼!
~~~~
第一次羌人大規模造反,是永初羌變(公元107年118年)。
當時羌人已遷居關塞內地,分布在邊境各郡縣打工。
這些羌人雖然有居留權,卻是大漢的二等子民
他們受到漢族地方官僚、地方豪強大戶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積以仇怨”。
羌人…隻能給我忍著。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東漢王朝又強迫征發金城、隴西等郡的羌人遠征西域。
郡縣官吏如狼似虎抓壯丁,隨意鞭撻羌人,這些人嚇的紛紛逃跑躲避。
郡縣官吏,遂發兵追捕,並燒毀羌人的聚居村落。
於是,羌人被迫反抗。
由於歸服時間太長,缺乏武器,羌人“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負板案以為盾,或執銅鏡以為兵,郡縣畏懦不能製”
——你說你怕事,就彆惹事兒,沒事動不動抖你王霸之氣,非得找點事。
有事兒了,又學縮頭烏龜?
這合適嗎?
這不合適。
(《後漢書西羌傳》)。
最後,朝廷派出鄧騭,去和羌人打架。
雙方經過反複拉據戰,朝廷軍隊始終不能將羌人完全擊敗。
世上最難聞的是臭雞蛋,最難打的是治安戰!
~~~~
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東漢朝堂上,響起磚家的聲音放棄邊郡,遷民到三輔。
這些高堂之上的大臣們,身在千裡之外的雒陽城,腦袋一拍、嘴皮子一動,就強迫邊民搬家。
移民移民,刨了人家的祖墳、扒了人家的房子,人家能不恨你?
儘管有反對聲音,但…你懂的。
拆遷隊的戰鬥力,“試問天下,誰敢與吾爭鋒!”
——除非你是哪吒,肋骨可以用蓮藕做,不怕被打斷。
~~~~
永初五年正月,先零羌攻河東,至河內,百姓驚恐,郡縣相繼內遷
隴西郡遷襄武(今甘肅隴西縣東南)
安定郡遷美陽(今陝西武功縣)
北地郡遷池陽(今陝西涇陽縣)
上郡遷衙縣(今陝西白水縣)
中國人本來就故土難離,不願意隨意遷徙,可誰乾的過拆遷隊?
——“刈其禾稼,發徹室屋,夷營壁,破積聚,時連旱蝗饑荒,而驅蹙劫掠,流離分散,隨道死亡,或棄捐老弱,或為人仆妾,喪其大半”。
《資治通鑒漢紀》
這種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直接改變了生物進化理論把邊境的羊,活生生逼成了狼。
他們與羌人聯合,幫忙攻擊朝廷軍隊搬梯子的、小推車支前的、雞鴨牛羊,送到軍營裡去慰問的…
平定第一次羌人叛亂,朝廷用時12年,耗軍費二百四十餘億(五銖錢,近三千萬貫),造成國庫空虛,邊民及內郡百姓死傷無數,並、涼二州,就此變得荒涼破敗。
戰爭收拾的了身,卻征服不了心,仇恨的種子,也就此播下…
你傷害了我,還一哼而過?你愛的貪婪而我愛的並不懦弱…
~~~~
第二次,永和羌變(公元140年145年)
自永初羌變平定後,漢羌和平相處二十餘年。
太平日子無風也無浪。
有一位皇叔就不樂意了人生的樂趣在於運動,生命不息,折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