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書吏!
188章,挺吉利的數字。
在此,感謝才華橫溢的《解麟》作者盛雨煮茶;
感謝《客服小姐》美女作家宇欣81;
感謝《飄搖餘雪簫成歌》才女作者付藝琳;
感謝《無敵從蛇經病院開始》的陽光帥哥作者淚朽君;
感謝讀者翁萊、請你去食砂煲粉、讀者…5226915,感謝你們的持續支持!
歡迎書友lele122的到來。
謝謝你們對貧僧不棄不離,才使得和尚不敢半夜翻牆……啊呸,半途棄文而逃。
有興趣在此書中,嵌入名字的,儘管提出來,和尚最快在下一章節裡麵,就能夠寫進去。
再次感謝所有的書友!
~~~~
祁山,築城於山上,乃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盛產栗、麥,是涼州不可多得的糧倉。
祁山縣令姓韋,名葛,出身於京兆大族,交際廣闊,好鑽研經史,專修《詩經》、《禮記》。讀書人嘛,脾氣大且怪,眼睛長在頭頂上,壓根就看不起漢安軍的司馬呂凱、假司馬文呈。
在這個時代,偉哥……呸呸,韋葛,自然有他驕傲的本錢。
專心研究儒家學問、有世傳家學安身立命的範陽盧氏,家傳《古文尚書》、《禮記》;
清河崔氏,家傳《論語》、《韓詩》;
滎陽鄭氏,家傳《周易》、《毛詩》、《儀禮》、《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
太原王氏,家傳《周易》;
弘農楊氏,家傳《歐陽尚書》。
這些頂級“冠蓋”世家,家裡有了一本破書,便能不受改朝換代的影響,長久保持家道不墜!
直到唐朝末年,這些世家,仍是受世人推崇的名門望族。
像曹操、司馬懿這些家族,家裡短了兩本經史子集,其興也忽、其衰也倏。
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家裡有寶典的人,能夠牛到什麼程度了
——改朝換代都無所謂,人家到了哪個朝代,朝堂上都有一席之地!
袁紹、袁術家,不過是有一本《孟氏易》,就成為當代士林領袖、青年翹楚人物。
——這哪是經史子集哦,簡直就是“官員委任書”,還是空白的那種,誰當皇帝,你都可以填上名字,走馬上任。
~~~~
這韋葛家,雖然沒什麼“葵花寶典”,但家中世代簪纓,高官在他家手指頭、腳指頭都數不過來。
而且也盛產皇後、貴妃之類的。
並且一直產到司馬家的晉代、楊家的隋朝、李家唐朝……很能生的,與馬騰家有的一拚,文呈是萬萬不想招惹他的。
偏偏怕啥來啥。
呂凱、文呈奉皇埔嵩之命,領兵協防祁山,一是截斷羌人逃往益州、西涼之路;二是守住萬頃麥田,免得被羌人、盜匪禍禍了糧食。
等到漢安軍兵臨城下,呂凱、文呈前去縣寺通稟,韋縣令卻死活不同意讓漢安軍入城!
不但不讓漢安軍入城駐紮,反而被韋葛好生一頓洗涮…
氣的文呈打算破罐子破摔,得罪就得罪,沒你偉哥,咱照樣生龍活虎,愛誰誰。
~~~~
“二位乃是孔文舉屬下,自然是博學多才、痛經…啊呸,通經知史的名士罷?”
韋葛自然長得白麵偉岸、儀表不凡。
沒辦法,家族基因優良,要不然如何盛產皇後、貴妃?
隻見他端坐正堂主位,悠悠捋著八字胡,睥睨著下首的呂凱文呈二人,溫吞著道“不知,二位大賢,對讀書求明識、機辯懂對錯、問答知是非,作何解?”
——這是耍人呢?
讀書求明識、機辯懂對錯、問答知是非,這是任何過了私學啟蒙階段、進縣學進修的學子,都需要回答教習提問的必答題。
先稱呂凱文呈二人為“大賢”,
好比先誇二人是博士生,然後問二人一個初中生的問題……
懷疑二人,學曆作假?
先褒後貶,隨即,韋葛問出來如此初級的提問,這是在諷刺呂凱、文呈二人,是“不識教化之地”來的“濫竽充數”之徒啊!
啊呸!
先把老子往天上拋,隨即就往地上撂,你玩過山車呢?
當老子的文憑,是照著茅坑牆上刻的地址,買來的麼?
——老子是自己打印、還戳了蘿卜章,紅彤彤的,看上去很像真的好不好。
呂凱直腸癌…嗓子堵的慌,再一次啊呸,呂凱是直腸男,聞言頓時手足無措、難堪不已、不知如何應對。
辦事不順,將心一橫,文呈好比大姑娘進了窯,一夜之間開了瓢,臉也不打算要了,淡淡開口道“讀書求明理,是指讀了聖賢書,才能明白彆人何處、因何而失禮;方能判斷出對方的家教與個人涵養。若是兩眼不識字,被人罵了,還得鼓掌叫好,那便虧大發了!”
“嘶…”韋葛被猛然一嗆,手上的勁道沒把握好,扯下來胡須三兩根,痛的倒吸一口涼氣…
韋葛暗道不氣,不氣,與瘴蠻之地的莽夫,計較個甚?
陪在一旁的縣尉腹誹得,這姓文的學識不低、才思敏捷,還善於鬼扯;嘻嘻,恭喜韋縣尊,你這是踢到鐵板上了。
縣丞讚歎一聲得勁兒!這姓韋的,仗著出身名門,三不五時就引經據典的欺負我,我早就受不鳥咧,這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