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床腳下墊著一塊東西。
他既然來到這家,就肯定這裡有寶物,否則過來乾什麼?
“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楚健的手一指。
這家人愣了愣,想過很多種可能,但就是沒想過墊床腳的那塊玩意能被看上。
缺了顆牙的男人沒有遲疑,立即將自家的床都給掀翻,枕頭、、床板、席子等散落在地上,不管不顧,快速將墊在下麵的東西拿起來,還放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擦了擦,將泥土擦乾淨。
擦乾淨後,他才把東西交給楚健,生怕弄臟了楚健的手。
“老板,給你。”
沈世傑這才發現,居然是一方硯台。
“這玩意叫什麼來的?”李維忽然忘了叫什麼,記得是用來磨墨的工具。
“文房寶物——硯台,磨墨用的。”楚健提醒他。
李維一拍腦袋:“啊!對對對,就是硯台。”
缺顆牙齒的男人也想起來了,他告訴楚健等人,這東西是木屋的華人不要的,他家孩子撿回來,之後就被他拿來墊床腳。
硯台是中國獨有的傳統工藝品,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浪漫。
古代的文人,沒有一塊好硯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
談起硯的種類有許多種,從硯的材質可分為:玉硯、銀硯、銅硯、鐵硯、陶硯、瓷硯、石硯、漆硯等。
實際上,硯台的曆史比大家想象中還要久遠,幾乎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
甚至說,墨都還沒發明出來,硯台就存在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可能,畢竟在大家認知裡麵,硯台是為墨服務的,墨都還沒有,怎麼可能有硯台?
然而,硯台確實比墨出現得早,大概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最早的硯是用於研磨顏料的研磨器。
考古學家在臨潼縣薑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發現了石硯,那方硯台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五千年。
在史前及先秦時代,硯被稱為“研”,主要用於調色和研磨。
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製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借助磨杵或研石來研磨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沈世傑說道:“這是一方洮硯,看上去好像還是老坑的。”
洮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此外,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采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就已斷采,現在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像他們這種懂行的人都知道,洮硯從來都不弱於端硯、歙硯,隻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地勢險要開采難度大,曆代戰亂破壞較大,導致石材幾近枯竭。
據說,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係,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係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可惜,市場流通劣質石材,以次充好,以贗冒真,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